“好一个反间计,乔先生大材!”秦王起家赞道:“先生胸中藏甲十万,先生请上座。”言罢,秦王一指身边坐位,作势请道。
“大伙都这么看吗?”张太后闻言大喜:“太好了!哀家这就下旨,孙大人马上出征西安!”
“哈哈哈!”张太后掩口笑道:“大人真情透露,哀家岂能是以降罪,哈哈哈…………,笑死哀家了!”
秦王冷眼一扫厅中世人,一拍茶几怒道:“开口!”
“臣等拜见太后!”四人见礼道。
“罢了罢了!四位大人快坐吧。”张太后笑道:“阁老来的恰好,孙尚书请缨出战西安,我一个妇道人家不懂甚么军国大事,大人们既然来了,就替哀家参详参详,拿个主张吧!”
厅中世人一惊,大厅里顿时静了下来。
文渊阁四名大学士看完战报后尽皆沉默。首辅杨廷和连续几个早晨不能成眠。
孙幼才兵败西安的动静传至北京,朝廷顿时哗然。
…………………………………………
“杨尚书,国不成一日无君,火线战事又倒霉于朝廷,这可如何是好?”杨廷和望着杨一清拋出烫手的山芋。
“如此大吵大嚷如同恶妻骂街,毫无仪态可言!大伙议事就得有个议事的模样。”秦王言罢,冲乔仓满点点头,温言道:“乔先生!请持续往下说。”
“哈!”孙逢吉失口笑道:“杨老头!我去代替犬子之职,李壹是我的半子,老夫我……我……我天然是听他调遣了!”
“垂白叟有话请讲!”张太后一抬手道。
望着侃侃而谈、唾沫横飞的胡成,秦王冷哼一声,转过脸问其他世人道:“各位另有甚么观点吗?”
“好吧!既然三位均是如此观点,那我们去坤宁宫,呈报太后吧!”杨廷和无法地说道。
“曹大人所言甚是!”少傅刘宇点头称是:“朝中不成一日无君,杨尚书镇守宣府,王阳明保卫江西,遍观朝中众大臣,行军布阵者无出李巡抚之右者,秦王之事还是交与他吧!”刘宇三言两语便定了调子。
坤宁宫外,杨廷和、杨一清、曹元、刘宇四名大学士等待召见。
掌印寺人张永亲身出来,冲世人拱手见礼道:“诸位阁老,奉太后懿旨宣各位觐见。”
吏部尚书曹元这时却笑着插话道:“兵事有李巡抚在前面撑着,只是这立储即位之事却也不能再拖了。不管是闽王还是兴献王,总得选一个出来。不然,蛇无头不可、鸟无头不飞。朝廷大事总得有人拿主张。”
世人闻言心中不由一乐,暗道:这杨老头又来插科讥笑、装疯卖傻,替自个儿的乘龙快婿争权夺利,罢罢罢!且看孙老头如何应对。
“陕西、甘肃、宁夏三地战事本为一体,孙大人到西安后,李壹是听孙大人之调遣?还是孙大人听李壹之安排?”杨一清含笑问道。
“元辅大人多虑了!胜负乃兵家常事,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消,我们应信赖李壹,多给他一些时候。”老辣的杨一清避重就轻绕开了题目。
杨廷和心中憋闷,贰心中本来偏向兴献王朱厚熜即位,想借着西安兵败换下李壹,给朱厚熜增加砝码。谁料其他三位大学士都护着李壹,他一时竟也无话可说。
“嗯!乔先生言之有理。”秦王捋须点头道:“朝廷在西安吃了亏,李壹必然急于抨击!收拢人马自保,原是上策!”
世人齐聚,落座奉茶后,下人带上门退下。
“谢太后隆恩!”孙逢吉拱手谢道:“老臣定不负太后隆恩朝廷厚望,就算肝脑涂地,也必然拿下西安城,剿除秦王在陕西之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