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道姚州永昌(云南保山)蛮民起事,聚兵二十余万背叛大唐,攻掠各方。
张文灌滚滚不断的鼓吹着他那一套与民疗摄生息之策,蛮荒之地丢了就丢了,守好大唐本土各边便可。
一年当中最严峻的新年也在人们的欢庆中飘但是过,正月乃一年之始,本是喜庆的月份却从南疆传来凶信。
李治于洛阳宫乾元殿问计于诸位朝公,张文灌本着关中受蝗旱之灾,比年对外用兵民不堪兵役,及需涵摄生息而反对出兵平永昌蛮民。
东汉置永昌郡伊始至西晋大力向南拓,置县增至八个,可现在那就只剩一个曾经的郡治不韦县了。去永昌还得颠末洱海六沼皋牢州,沿途高山险谷不说,密林中毒虫蚁兽、瘴疠皆是历代中原王朝用兵西南面对的最大窘境。
诸臣的谏言李治听在耳里,他们各有各的事理,该如何决定李治一时有些犯难,不由眉头深锁思虑此中利弊。
安东开辟团的移民船队从渭河、黄河渡口每隔半月起航一次,每支船队搭载二至三万人不等。达到渤海县渡口换乘海上舰队后,从两个渡口解缆的船队则返航。
李煜想起十多年后大名顶顶,现在还只是并州都督府法曹的狄仁杰,为了减轻财务承担,竟不吝上书娘亲废掉安西四镇和安东都护府,这类没有计谋认识的建议竟还获得朝野浩繁有识之士的支撑。
永昌位于洱海西南的莽莽群山当中的山间谷地,为古哀牢国地点,旧治为东汉至南北朝的永昌郡,住民为傣族先民。入唐后在永昌设永昌州,附属于姚州都督府治下,位于西南边锤,西接吐蕃,南面未归附大唐的南蛮各部。
李煜是以给大父评了个“外柔内刚!”
此次永昌蛮民兵变的背后就有吐蕃的身影。
李煜撇了一眼坐于上位的大父,大父虽在史乘上给先人留下了软弱平淡的印象,实际上大父才德虽不如先皇雄才大略,但也是守成开辟之君,远非史乘所载的软弱平淡。只是因夹在千古一帝唐太宗与千古独一的女天子之间,他的光芒被挡住遭先人忽视而以。
比如军权从不让娘亲介入,军中大将升迁调任,兵马变更皆决于大父,朝中宰相,除了一个快死的许敬宗外,竟无一人是娘亲的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