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这些朝臣只知顾自家子孙安危、前程,那朝廷的安危、前程又由何人来顾?”李弘气冲冲的斥道,没想这些朝臣上书反对大要上大义凛然,说甚么朝廷置国度栋梁于蛮僚之地,就如弃珠玉于荒漠的繆论。实际竟是为一己私心,不想自家子孙被朝廷派往南疆刻苦享福罢了。
连《春秋左氏传》记录的楚世子芈商臣弑杀君王的故事都掩书不忍卒读,不明孔子记录此事是为了表扬善行以劝谏大众,贬斥罪过以警告后代的良苦用心。不从书中了然人间并非大家向善,又如安在这尔虞我诈的天下保存呢?更何况还是一国储君!
加上先前从两学二馆当中遴选的百余人,加起来连三百之数都没有,分摊到南疆各皋牢州县,全数委任为长史、司马都不敷,别说要建立官学需求的博士、助教了。
做为二策献奏者,李弘愁闷的来到四弟府上排忧解闷。
几今后,跟着李治强力推行,从两学二馆中遴选了百余名饱读儒学之士授于南疆诸皋牢州县长史、司马等职,随姚州道行军总管梁积寿的征讨雄师前去剑南道以南的姚、巂、戎等州都督府下辖各皋牢州县任职。
见怪问无用,李治恼火的斥退诸相,恨声道:“吾即为君,推行治国方略只是为了寻求尔等朝臣给出更公道的建议,以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既然尔等个个声言反对,那吾何需再寻诸位建言?”
对于四郞提出的治南疆二策,李治深受开导,在宫中几次揣摩详细实施二策将获得的效果。
这是为何?
张文瓘力谏:“两学二馆乃朝廷培养国之栋梁地点,岂可轻意遣往蛮僚之地任职,华侈人才?”
“朝中诸臣诺是人报酬公,这天下早就年年大治,何来赃官贪吏之说!”李煜轻笑一声,“这天下中人就没有不私心自用者,只是这私心是大是小的题目。”
几日来李治调集朝中诸相,商讨从两京的国子监、太学、弘文馆、崇文馆遴选饱读儒家经学的士子文人,委以南疆各皋牢州县长史、司马之职,上任后督办官学。再从天下征召儒学博士就任各皋牢州县长吏、经学博士、助教等职。
李弘没想到为何会有那么多朝臣上书反对向南疆皋牢州县遣派官吏,惹得大父生怒。
“哈哈哈!大哥,你这是身在局中不知局。朝中诸臣为何多人上书反对,只需回想下两学二馆中诸生的来源就明白他们的良苦用心了。”李煜听罢大哥心中一番宣泄,点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