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北乱世之倾国权臣——高澄传 > 393.第393章 河南乱局
赵贵的脾气判定而无踌躇,为人又有胆量,算是有霸术,是宇文泰的绝对亲信,以是宇文泰一贯看重赵贵,凡事也愿听取赵贵定见,总有所获。听赵贵说焚河桥,宇文泰内心一亮。
“主公,这有何难?”宇文泰内心的重重忧愁和困难在赵贵这儿底子不是题目。“放把火把河桥焚毁,看这位高大将军如何渡河?主公能够不急着夺北中城,高大将军莫非也不急着收回河阴?斥侯已经得动静,高澄在北中城早就坐不住了,欲渡河夺河阴之意格外昭彰。如果焚了河桥,他岂不生乱?主公便好趁乱行事,以渡船过河突袭,高澄必定不备,北中城可下也。”
高澄又转头去看南岸方向,很有些感慨隧道,“当日赵元贵射我一箭,几近致死,被困于河阴,幸得长猷兄危难之际守在我身侧。只是可惜了多数督命丧于河阴城外,令我有本日之困。如果多数督本日仍在,又何惧宇文黑獭?”
“元贵莫非不知?高子惠就在北中城,他必是猜到我欲渡河之意,也必然是重兵戍守。我欲渡河桥,夺北中,恐非易事,只怕最后两败俱伤,挫了锐气。高仲密那叛臣不成信,南岸只要思敬一人看顾洛阳、金墉与柏谷。这是东寇要地,如果趁我救兵未到,合力围攻思敬,将我等一一分而攻之,又当如何?”宇文泰将他的顾虑一一说出。
宇文泰被惊醒,回身过来。
“元贵何故有此一问?”宇文泰蹙了眉反问。正相反,此时贰内心有种不得邺城势不罢休之感。
两魏对峙以来,河南州郡成了两魏之间的必争之地。对河南的节制权,决定着谁胜谁负,谁存谁亡。
当然,前提是慕容绍宗得了恒农、潼关;高岳守住了阳州,高季式守住碻磝;大将军本身保住了河桥。
西魏军入河南,一向望风披靡,节节胜利,接连夺得了几个要塞和首要城池,就连旧都洛阳都夺动手中,这的确就是要一扫东贼,一统天下的势头。当然前锋将军于谨功不成没,但大丞相亲临,那副成竹在胸之态,才真是西魏军将士真正的主心骨。
上党南下的东魏军方才到了北中城,就传来动静,南岸的河阴城竟然被西魏骠骑大将军于谨霸占了。残局倒霉,情势可危。如果西魏军一举过河桥,夺北中城,那么东魏社稷便真是岌岌可危了。
西魏军仰仗东魏叛将高仲密占有虎牢的上风,立即便有车骑将军于谨统兵楔入,像是在河南要地扎入了一根锋利的锥子。凭此抵触口,又敏捷地攻陷柏谷,抢占了洛阳和金墉城。
“高子惠向来会使诈,越是动静传得尽人皆知,越不能信。”宇文泰格外多疑。
高岳,更靠近的是太原公高洋,也是双堂议政经常常在场的座上宾。只是他没想到,此次一贯不太理睬他的大将军高澄竟然对他有所重托。或许,这是给本身的亲弟弟搀扶权势,或许是一种摸索,这一点高岳本身并没有想明白。他倒是得了号令以后一门心机惟着如何操纵阳州挟制西贼。
他不喜好交战,喜好留在邺城,欢乐一时是一时。可世事老是这么无法。多年的幽居糊口,让他的心机也越来越阴暗了。
从全部布局来看,北有王思政守玉壁以防晋阳军南下。中路是大丞相宇文泰调派的柱国大将军、司空李弼守潼关。南边武关、上洛、蓝田关,皆有重兵扼守,以防东魏军今后而过,以抄长安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