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宣早在帐外恭候已久,他长相颇仿其父,极其雄浑,善使长枪。
刘敬宣是第一次离开刘牢之羽翼兵戈,表示得非常活泼。
拜把子在军中乃常见之事,且与刘敬宣结拜,对刘裕而言,求之不得。
“再者,眼下后燕海内危急重重,背后另有劲敌拓跋珪虎视眈眈,本将料定他不会在南边待太久。”
昔日一贯安静的淮河,俄然喧闹起来。
p
雄师一起北上先抵下邳,刘裕以后辈身份前去拜访刘牢之。
“今主公不拘泥于兵法战策,反其道而行之,足见已得兵法之精华。”
听了刘敬宣所言,刘裕在脑筋里揣摩一阵子,慢腾腾地说:“近年来,鲜卑人仗着慕容垂之力战无不堪,后燕高低早已是兵骄将傲。”
想想也是,若他们真那么短长,汗青上还用得着七十岁的慕容垂披挂上阵么?
韩信背水布阵,是以险地逼士卒死战;而他背水布阵,留下活路,一样是为激起士卒勇气。
特别刘敬宣,本来他在比武输给刘裕后就敬慕不已,今听了这一番阐发,更是下定决计要跟刘裕混。
“哈哈哈,寄奴太谦善啦,老夫但是传闻,连阿谁卫多数护都对你赞誉有加。”
“不知主私有何对策?”
下邳之行,因为刘裕决计低调、阿谀,给刘牢之留下非常好印象,
雄师持续向北推动,刘裕趁机调集世人商讨对敌之策。
刘牢之既是北府兵中功劳赫赫的豪杰,又是淝水大战的前锋虎将。
刘裕不愧是兵法大师,活学活用。
“由此可见,没了慕容垂这个主心骨,后燕人底子不敷为虑。”
“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亡地而后存。”
传闻刘裕来了,刘牢之还挺欢畅,亲身将他迎到中军大帐。
有了刘牢之表态,刘裕信心大增,随即与刘敬宣合兵一处,敏捷北上。
果然,将士们听了刘裕泄气打气的话,不由信心倍增。
只见一批批兵舰满载着披着盔甲的兵士和粮草辎重,扬帆驶过。
“今我军远途跋涉,将士怠倦,马队数量又远远少于敌军,不宜冒然与燕军接战。”
“寄奴,你这工夫确切短长,敬宣不是你敌手。”
“将军发起,寄奴求之不得。”
“彭城至下邳一带阵势平坦,最利胡骑阐扬,我军又不占有兵力上风,恐难以在正面与之相抗。”
全都有力禁止拓跋珪入侵,硬生生断送了后燕江山。
而听了刘裕一番阐发,不但刘怀肃、向靖、刘道邻等人敬佩不已,连索承明、刘敬宣两人也是悄悄钦服。
刘裕统领水陆雄师七千余人,沿着淮河,浩浩大荡向北推动。
温暖的阳光照在宽广的河面上,闪烁着千万点细碎的、温和的金光。
见状,刘裕持续道:“慕容垂固然威名震于天下,但是现在早已垂老迈矣,客岁西征并州不也大败而回?”
刘裕摆摆手,表示此不敷夸,信心实足地表示:“此次北上反击,在于重创燕军前出兵力。”
……
两人前后大战四十余合,固然没有分出胜负,可明眼人早看出刘敬宣远非刘裕敌手。
两岸长长的翠绿的嫩柳弯下细细的腰枝,漂泊在水藻间,的确为淮河增加很多美色。
仲春,春季方才昂首,恰是一个非常无益于行军兵戈的季候。
刘牢之见刘裕在他面前如此恭敬、谦善,不由心中更加喜好。
然当慕容垂病逝以后,表示与之前大相径庭,慕容农还好些,其他几个儿子在关头时候完端赖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