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言惩办了周秉海于帝王脸上也无颜面,毕竟他是天子的端庄国丈,罚了他等因而在往皇上脸上争光,帝王不秉公包庇国戚,诸位朝官即使有各式不满,现在心头火也消了很多,国丈的脸打了,皇上的面子也抹了,另有甚么不甘心的。
诸位臣工跪伏朝拜,振聋发聩的山呼万岁之声几乎将金銮宝殿的殿顶震飞。
莫非你比国丈的脸面还大莫非你还想对天子来个瞋目而视?
望着空荡荡的龙椅,在场世人中有人忧心忡忡,恐怕祸及己身,有人神采寡淡,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有人眼里暴露精光如有所思,有人跃跃欲试,大有乘机挟私抨击的架式,往那些看不扎眼的某些人背后补上一刀,纵使不伤筋动骨,也要某些人吐血三升,不得好过,更有些投机分子,竟妄图浑水摸鱼,趁机解除异己。
天子如此这般惩办,莫非你能令天子朝令夕改,收回说出去的话,这个时候作死的凑上前去,细数张之聪累累罪过,岂不是在同陛下唱反调,御史言官口齿锋利,笔下生花,脑筋也好使,天然不会傻兮兮的在此时逆皇上之意,弹劾上奏,不然到时候隽誉没留下,反而担上个狠戾恶毒赶尽扑灭的恶名,得不偿失的事言官们是不会去做的。
非论这案子是否内有隐情抑或是帝王有其他设法,才会这般草草体味此案,不管百官暗里是如何个设法,大要上这些人明天都是战战兢兢,老泪纵横,明天的早朝过程格外顺畅,结束廷议的时候也昔日提早了半个时候。
帝王并未大发雷霆,疾言厉色痛斥户部员外郎之罪,更未针对李三顺的事有所言语,更加未曾揪住户部之事不放,彻查到底,牵涉甚广,一上来反而先不温不火的拿国丈周秉海开刀,捎带指出张之聪究竟犯了何罪,连消带打的行动,倒令愤懑不平的言官御史们歇了煽风燃烧,落井下石的心机。
内心八卦之火熊熊燃起,越烧越旺,不由自主的暗自测度莫不是后宫才子凶暴野性难训,缠绵之际不谨慎在咬伤了龙唇留下陈迹,抑或是帝王有特别癖好,喜好狠恶蛮横的耳鬓厮磨,不留意磕碰到的,总而言之,内心非常震惊,向来面色刻毒的帝王竟有如此热忱旷达的一面。
天子投之以木桃,文武百官天然报之以琼瑶,山呼万岁,皇上圣明,有大德也,乃臣民百官之福,赞誉之词不竭溢出。
周秉海领着户部大小官员,默不出声的往外走,也不管别人如何打量耻笑的眼神。
金銮殿诸位朝臣心中模糊感觉九五之尊行事风格该是如此,可细细想来,自乾化帝登上大宝,从未雷霆大怒,下旨查办过任何官员。
千呼万唤始出来,姗姗来迟的帝王终究在百官望穿秋水之际负手缓缓踏进大殿。
要想扎踏实实的保住这颗人头,保住到手的光荣,断不能留下任何把柄落人丁舌,以免有人今后翻起旧账。
思及深处,帝王行事真假难辨,诡谲之处颇多,身上的虚汗越多,心中翻起惊涛骇浪,堪堪打住庞大的心机。
斜依在龙椅上,手搭在龙头扶手上上,挑眉斜睨世人。
窥测帝踪,历朝历代都是砍头抄家灭九族的重罪,天子虽将张之聪斩于刀下,产业充公,却没祸及其家人,将其家人没入贱籍,只是下旨令其家人清算余下金饰,十足发配回客籍,已是皇恩浩大,格外网开一面。
戚湛嘴角挽戚调侃的弧度,只盼某些人不要蠢到家去了,竟不明白引蛇出洞众这个浅近事理。
作者有话要说:o(∩_∩)o ,关头时候不给力喔,憋了三四天,头发差点薅光了,终究整出三章,剧情在过分阶段,写起来磕磕盼盼的,老是感觉完善点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