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嫂子,多给我家称点豆腐。”
“我正想着中午吃啥,来,给我来一块豆腐。”
钱都在王燕身上,这就拿银子付给李快意。
别看他年龄大,个子高骨头架子大,干瘪却有力量,生命力特别固执,一年到头不如何抱病,推一车几百斤的豆腐轻松自如,还让丰氏也坐上板车。
王海家来买豆腐的是丰氏、王燕,母女推着板车。板车一车能装二百多斤。
之前王海跟族人说好了,丰氏在长平县城外卖豆腐,族人不要去那边卖。
三人说着话不知不觉就到了长平县城。
这个时候没有小集市,不过城门外几十丈远的官道两旁有几个村人摆着摊子卖鸡、蛋、菜,竟然另有卖鞋子的。
丰氏答道:“不消了,我花了三个铜钱雇了小我帮我们把板车推到县城,返来豆腐卖完了板车空的就不消此人了。”李山把驴子宝贝的不得了,丰氏就不借驴子惹李山内心不快了。再说了,就算借,也不能每天都借。
母女把一板车豆腐拉到家,早就有族人推着独轮车、提着木桶在大门口等候买豆腐。
从大朝晨一向繁忙到上午一个多时候,丰氏母女从李家到本身家来回折腾了三回卖出去了七百一十六斤,包含王立冬、王春分在内的族人都买到了豆腐。
王燕内心一阵严峻。
“我家三十七斤豆腐还没走出十里地就被官道上骑马的朱紫买了,连木桶都拿去了。”至于木桶必定是得给钱,且给的钱不低,瞧这妇人喜得嘴合不拢。
“一个铜钱能买一斤菜,五个铜钱都能买一捆菜了。”
李快意问道:“你们母女去县城路远,用我家驴车吗?”
王燕等几位妇人走后,忍不住跟丰氏道:“娘,我们的豆腐在县城必定好卖。”
丰氏见刚来就有买卖了,内心窃喜,不过有些话还是要说在前头,别引发曲解,特隧道:“豆腐一斤五个铜钱。”
被雇佣的赵老头是几年前从外埠流浪到礼村的人,当时饿的连话都说不出来,是丰氏给了他半个黑面饼、一碗水吃才活了下来。
丰氏细声细语的跟几人解释道:“我从李家进豆腐代价高,卖出去如果少于五个铜钱,就得赔死了,再说现在天冷了,地里的菜没了,连萝卜都涨价了,一斤得两个铜钱,大葱也涨钱了,一斤得三个铜钱。”
丰氏大风雅方的答道:“我们是礼村人,卖的豆腐是李家豆腐。李家人今后不到县城卖豆腐,由我们家来卖。”
母女之前替李家收买过鸡蛋、面粉,在买卖上轻车熟路,两人合作,丰氏称豆腐,王燕收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