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高照说道:“藤兄说的是最好景象,属极少数。大多路程艰苦备至。来去二十次,大抵有七八主要船沉人亡。另有七八主要么半途折返,要么丧失惨痛。”
藤信亮虽是外番人,但礼数全面,对赵当世等人抱拳道:“藤信亮与诸位见礼了。净灶膛,送灶王,灶王上天送吉利。诸位小年欢愉。”官话带些奇特的口音,但胜在流利。
邻近傍晚,借城北后湖畔鸡鸣寺内用斋饭,却有苏高照部下的伴计找上来,传信说苏高照提早点检完了关单,明日便可解缆上路,扣问赵当世定见。本来打算中,最后一日将乘马去城东北钟山四周转悠赏玩,如许一来便去不成了。赵当世怕华清未纵情,但华清甚善解人意,只说公事要紧,反过来安慰了赵当世。因而次日,与苏高拍照会于狮子山北麓龙湾。龙湾一带船舶广众,烟帆映山,上船得风,张帆速行。
“苏远洋,杭远洋,如此罢了。”
赵当世瞧出苏高照局促姿势,替他得救,用心问道:“藤兄,从贵国来此一趟,怕是辛苦吧。”
苏高照叹道:“豪杰诗需豪杰诵,此几句词曲鄙人从小至今听过不知凡几,但从未有如赵大人般气势豪放,闻之表情荡漾!”
郑芝龙尚将来杭,苏高照成心导游,舍弃了顺道进入州城的艮庙门与庆春门,由北绕路,过武林门、钱塘门,先抵西湖畔。当时雪势已大,目视湖面,扬扬雪幕下,莲池数十亩接连不断,虽莲花已萎,但仍能见其盛时范围。湖上飞桥小亭连亘,寒梅沿湖矗立,雪敷之上,真有种“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的意味。
一问一答,二人皆大笑。
苏高照扬嘴笑道:“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多少。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没来杭时,见条记中有书此笔墨,甚觉怪诞,待身临其境,方着名副实在,可谓奢矣。”同时眼露点点滑头,“这便是郑公设山五商总行在杭州的起因之一。”
苏高照顾道:“赵大人好眼力,这位客人名唤菊池信亮,汉名藤信亮。家中世代奉养日本国平户蕃,藤兄名中的信字就是老藩主所赐。平户蕃与我郑家干系密切,有大宗买卖来往,藤兄每年都会来杭州府我山五商中清理账目、盘点囤货,这几日恰在嘉兴府办事,隔日也要回杭州。”
苏高照与赵当世并马而行,道:“东南州县,以南京、姑苏、杭州为最,口皆百万人。而杭州井屋鳞次,炊火数十万家,生聚富强,冠绝浙闽。”
“老苏,来岁我藩里所需生丝、绵、硝石、硫黄的量,怕是要减个三四成。”藤信亮酒量很好,人也开朗,提及话来也没甚么避讳,郑家与平户蕃之间贸易的些许细节也在不经意间被他流暴露来,“幕府里有动静,过不久,平户红毛南蛮的买卖就做不成了。他们的买卖也许都得搬到长崎,哈哈,这一来货量可包管不了。”
藤信亮哈哈笑道:“郑爷富甲天下,莫非还要公家赐与炊事补助福松?”
一宿睡足,一行人投城西北,旅游石头山、清冷寺。石头山不高,然峭立独绝,自据其险。登高望远,俯瞰江山城垣,方知“江左有变,必先恪守石头”之言不虚。山上有石头城,战国楚威王始筑,汉末诸葛亮曾跃马山上,观此山川阵势,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吴孙权继以旧址为基,取山石复筑城,并倚之立大业。走新河至西水关,游赏心亭、白鹭亭、二水亭等,再向东去往钟楼、鼓楼等地,怡然闲适、非常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