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业看了眼天涯以外的朱由崧,点了点头。
邓龙野点着头道:“王爷放心,等我家主公杀散洛阳群贼,当奉王爷回家担当福藩基业!”这时候感到机会成熟,也就不再粉饰,“我家主公王爷该当传闻过,便是郧襄总兵赵当世。”
朱由崧闻言眼眶又红,邓龙野便哄道:“我家主公与贼寇势不两立,短则一仲春,长则三四月,必尽灭河南群宵,还王爷一片净土。”话说的煞有介事,可赵营后续如何行事,邓龙野怎会晓得,为今之计,对朱由崧这里能拖一时是一时罢了。
短短一个月时候,福藩被灭、襄藩危若累卵,作为兼顾各省防务的督师,杨嗣昌难辞其咎。可崇祯帝内心清楚,若要定罪,杨嗣昌难逃重罪。但若真的治了罪,杨嗣昌的位置可比李仙风难措置很多,本身也必将大失颜面。
王继业承诺不迭:“小人明白,小人明白。”他杀了襄阳府中多名重量级的官员并被通传了姓名,自知是以深重罪孽绝无能够再以“王继业”之名投奔身为官军的赵营。赵当世为他安排了削发为僧这条路,说是让他暂避三五年,但他并不傻,实在已经做好了“王继业永久消逝在人间”的心机筹办。
崇祯帝保护杨嗣昌,将治他罪的事拖着,寄但愿于杨嗣昌短期内再建功劳以塞群臣之口,反过来,对楚豫等地其他军镇,措置起来却毫不踌躇,大有让这些军镇为杨嗣昌挡箭背锅的意义。
以是即便一向激烈反对杨嗣昌的刑部主事雷演祚狠恶抨击以为杨嗣昌有“六可斩”的极刑,户科给事中左懋第也以为杨嗣昌“费兵耗饷”、“虚妄讹诈”、“使藩封灭亡,社稷阽危”,并吏部尚书李日宣、左都御史霸道直、河南道御史叶初春、掌左府事定国公徐允祯、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兵科给事中张缙彦等群臣弹劾如潮,“极言枢辅之恶”,要求究查杨嗣昌的罪恶,但崇祯帝仍然悬而不决,乃至把六部九卿及科道诸臣召进宫内,亲言“杨嗣昌系朕简用,用兵不效,朕自鉴裁。况另有才可取”、“大师架空,意欲沽名”等话,软硬兼施着护短。群臣见此,亦只能三缄其口。
庞劲明及邓龙野、满宁等护送德昌王朱由崧上少林。少林主持此岸海宽早得动静,亲领寺僧出迎。此岸海宽览毕赵当世的荐信,问庞劲明道:“两位需居住寺内的施主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