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卿没有涓滴的踌躇停顿,举步吟哦道:
记得客岁,探梅时节。
可惜,可惜!
过桥的时候,学子们一起上叽叽喳喳,群情不止,倒是陈宁陌似故意机,沉着脸一言未发。
崔文卿点点头,言道:“我们所作的这首词是为《踏莎行》,请各位不吝评判。”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然话到此处,陈宁陌看了崔文卿和司马薇一眼,心内腾升出了一股奇特之色,持续言道:“随后下厥,可点明词人苦衷的由来:本来是客岁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朋友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现在与朋友拜别了,风景还是,人事已非,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报酬甚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拜别’的‘恨’。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暴露本意,如许使听者从深深的猜疑中明白过来,获得了豪情上的安慰,故此可谓佳作。”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拜别。”
南攻杰在遗憾之余,也有一丝不甘,特别是本日见到司马薇与崔文卿站在一起仿佛无双璧人,更让他替南明离有些打抱不平。
似和不似都奇绝。
陈宁陌乃当时诗词名家,听完此词,顿觉耳目一新,大感了得,认识到此乃一篇可贵的咏雪佳作。
司马薇浅笑点头道:“启禀世叔,此诗的确是我与文卿兄见花圃内梅花抢先绽放,雪景美不堪收,感概之下所写的应景之作。”
陈宁陌天然听到了此话,俏脸神采更是阴沉了几分。
反倒是崔文卿几人未曾发觉,告别拜别。
在陈宁陌语意饱满的讲授下,世人纷繁点头,均是体味到了此词更加深切的意境。
想到这里,南攻杰忍不住在心底悄悄感喟不止,然也同时下定了决计,为了南明离的毕生幸运,他也必须腆着老脸在司马光那边再是要求几次,看看另有没有能够转圜的机遇。
如果没有中秋之夜那件事,说不定站在司马薇中间的便是他的儿子南明离了吧。
行过天津桥以后各自闭幕,当陈宁陌看到司马薇与崔文卿、高能几人有说有笑,似要一起拜别以后,终是忍不住了,开口言道:“薇薇,你且稍等,我有事与你说。”
见到南攻杰也是非常承认,崔文卿和司马薇同时放下心头大石,同时拱手道:“多谢尚书大人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