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候,永庆宫风头无人能及。
这一日,当前来存候的妃嫔们都退下以后,德妃冷着脸,对着宫中喜形于色的宫女内侍们训戒道:“切不成对劲失色!你们要更加谨慎谨慎,皇后和贤妃那边,万不成开罪!”
不然,当初他就不会选了齐濮。
至佑帝不解,随后才晓得,本来周典与齐濮之间的比试,沈檀云还存眷了,并且也在明伦堂那边看到了听到了一些谈吐,才会解下国子祭酒一职。
帝王的宠嬖就那么多,她若不保持安定,怕今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不管如何说,沈檀云任职,令至佑帝非常对劲。顺带地,至佑帝对德妃就多了两分恩宠,往永庆宫送去了很多犒赏,有很多还是少府监独一无二的。
刚好,德妃说道:“皇上,沈檀云有如许的怪癖,正正合适皇上用。皇上圣明,想必沈檀云也不会回绝的……”
朝中官员实在是想不明白,但是吏部尚书顾春朝送任命书去的时候,沈檀云拈着白须笑眯眯地接下了。
她随后叮咛了几句,着莲姑姑盯着坤宁宫、长阳宫,便再无话了。
一众宫女内侍点头,讷讷称是。
德妃合了合眼,低低叹了一声,道:“你说得没有错,本宫不必忧愁的,只可惜呀,本宫身边可用的人,太少了……”
与他这个怪癖成反比的,自是沈檀云在儒道上的成绩和影响。
接下来不管是开熙帝,还是当政的厉平太后,乃至是当今的至佑帝,都被沈檀云批驳过一番,只是详细评价没有传出来。
传闻,当年沈檀云曾评价过永隆帝,曰“帝甚仁厚,失于明辨”,永隆帝不但不见怪,还“哈哈”一笑,道“爱卿脾气中人,公然也!”
如果不是沈檀云有这个获咎人的怪癖,说不定在国子监和禹东学宫以外,还会多一股儒道权势。
至佑帝得厉平太后教诲,晓得有些人、特别是读书人,是不成辱也不成拢的,乃至也不畏死的,就像沈檀云如许的人,可算软硬不吃。
连沈檀云这么难办的事情都能办好,娘娘另有甚么好担忧的呢?
是了,沈檀云获咎人太多,如许的人不会是任何一方的权势,恰好是他所需求的;出了齐濮如许的事,国子监恰好需求正气,沈檀云勇于直言,那就最好不过……
梅姑姑再次细声道:“娘娘,侄女人不是从河东返来了吗?若加以培养,定能帮娘娘一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