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不承认,“除了这些以外母亲可有探听其他?”
儿子如有幸金榜落款,今后在宦海上有这位岳父提携照顾,宦途也能顺利些,不然无人照顾,单身在宦海打拼过分艰巨,且当时儿子功名官职在身,两家家世相差不大,亲家跟前自家也不低一头。
“有这个为娘还真没探听。”
过门后,这些通房成了妾室,又接踵生下后代,一个个仗着跟郎君有情分,全不把正妻不放眼里,女儿日日跟这些小妾们打擂台,姑爷一昧的宠妾灭妻,女儿真真是受了大罪。
大女儿就是吃了这亏,到了小女儿身上可得好好策划,毫不能重蹈复辙。
“我的傻mm,就是要趁还没定下婚事提早把这些弄清楚,等定下就晚了!”
“你爹爹见过这位向至公子,生的芝兰玉树,才调过人,儒雅端方,跟我说过多次,常常提及赞不断口。”
可恰好大女儿是高嫁,在夫家受了痛苦,他们这当爹娘的也没法给她做主,也是得了经验,此次到了小女儿身上,佳耦俩也不希冀她高嫁,寻个流派比自家低的,闺女还不至于受气。
是以,他们对小半子的期许便是:品德正,有才调,家世不要高过自家,但也不能太差,既能包管女儿衣食无忧,又不会自视甚高。
六品官员女儿她很满足,且获得小道动静,这位方通判政绩良好,大有被调往都城任职之势。
方家这边,
方母想了想,“大抵就这些,归正我是对劲了。”
“母亲真是胡涂。”大女儿抱怨,心直口快的人藏不住话,“天然是内院啊,大户人家公子哪个结婚前没个通房,这位向至公子房里有多少您可晓得?”
“这还不敷?”方母不解,“还探听甚么?”
按理说,向家还在孝期不该此时谈这些,可架不住这门婚究竟在太好了!打着灯笼都难找,容不得向母不考虑。
方大蜜斯不平气,“我说母亲,您别这么死守教条,我这儿经验还不敷吗?”
方母考虑着大女儿的话,深觉有理。
“等他将来金榜入仕,前期在宦海少不得你父亲互助,年青人出息似锦,就算哪日飞黄腾达,此中也有咱家提携之恩,老是不能忘本。”
提到儿子,向母由心的欣喜高傲。
“依我说,母亲可得探听清楚了。”方大蜜斯再当真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