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如何样?皇爷是不是要走了?”
“臣也回天津卫清算人马吧。”李岩不敢依着打算请命戍守北京,只想早日分开。
登极吧!明日登极,然后便走了......城中的金银财宝,另有朱贼天子的两个儿子,一个贵妃,另有阿谁王寺人,明天就安排他们走吧。陈永福也走,日夜兼程去太原。”
牛金星道:“大抵是为劝进而来的,皇爷出征前就筹办登极大典,后因为出兵而推迟,现在诸臣见皇爷返来,就想请皇爷把这事儿办了。”
别的,东虏,哦,是大清另有十万大兵在北直隶,朝堂上有很多民气神不宁啊,就是皇上也有点惊骇。”
“本官现在是大清的臣子,”洪承畴考虑着用词,并不把话说死,“即便要回大明去,也得征得摄政王的允可,并且大清待我不薄,我也得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啊。”
骆修身又事情和哥哥说,就跟着他一起也去了书房。
骆养性只是点头,但也还是拿起纸笔,开端给姜瓖写信了。拿到了哥哥的亲笔信后,骆修身顿时就骑上马,带了几十个侍从出了城。他是汝侯刘宗敏的部下,身上有汝侯的令牌,城门的守军当然不敢禁止,只得任凭他飞马而出,去山西大同府搅动风云了。
“如何?”骆养性看了眼弟弟,“你去哪儿?”
骆修身指了指书桌,书桌上面摆着一封手札。
当侯爷,当首辅,还能当孝子......说真的,洪承畴还真有那么一点动心。
“甚么?”骆养性愣了又愣,“这他也推测了?他不是比诸葛亮还短长?”
“好!”李自成点点头道,“天津也不成守了,你和你娘子清算一下,就往山西撤退吧。”
兄弟两人,就借着暗淡的灯光,大眼瞪着小眼。
骆养性拿起手札看着,越快越皱眉头。
“去大同。”骆修身道,“哥哥和大同总兵姜瓖有旧吧?”
投降还名看重史了......
督师的娘亲和兄弟都在福建,督师又是至孝之子,莫非不想和他们团聚吗?不如就和大清摄政王说说,放您再回大明吧。到时候督师就能以侯爵之尊在北京一边奉养母亲,一边为大明执掌朝政了。”
“甚么?聘,聘摄政王的格格为太子妃?”洪承畴愣了又愣,“这真是皇上的意义?”
进了书房,骆养性又把丫环和书僮都支走了,骆修身则关上门窗,又点上了一盏油灯。
骆修身佩服地点点头,“那是啊!千岁爷必定比诸葛亮短长!大哥,您就在北京放心等候吧,不出十年,大明必然返来。”
李自成收起了脸上的阴冷,“这般新降之臣这个时候来做甚么?”
“说甚么呢?”骆养性瞪了兄弟一眼,摆布看看,没有发明旁人,这才松了口气,迈步向自家的书房走去。
“周侍郎(朱慈烺给他加了个礼部侍郎的衔),”洪承畴顿了顿,“流贼在山海关一战中丧失惨痛,要不了几日就该弃北京而走了......不知皇上和太子甚么时候能够回京?”
而将会被他搅动起来的这场风云害惨了的大清兵部尚书洪承畴,这个时候正拿着崇祯天子的亲笔信在抚宁卫批示使司的大堂上抹眼泪呢!
“甚么?还要登极?”骆修身一笑,“都甚么时候了?还登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