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尔哈朗当然不肯去了,他要去了不成吴三桂的人质了?吴三桂要不反,只要让部下扣着他,本身就能来北京晃一圈,归正多尔衮也会包庇的,朝堂上对多尔衮不满的重臣和王爷也会投鼠忌器。
而吴三桂要想造反,那还不得把济尔哈朗捆了送南京去?
现在的仇敌不但是南朝大明国,西边另有俩流寇,一个闯贼李自成,一个献贼张献忠。吴三桂只要能对于流寇,对多尔衮和大清朝来讲就充足有效了。
而对多尔衮有害无益的事情,济尔哈朗倒是乐见的。
一旦吴三桂造反,一向以来重用吴三桂的多尔衮就会被敌手抓住把柄批斗。
是以多尔衮在得知吴三桂南下洛阳以后,不但没有起火,还在朝堂上公开表扬吴三桂。把击退攻入北直隶的流寇雄师的功绩,全都归在了关宁军头上。
说清楚?多尔衮心想:说个屁啊!吴三桂如果和朱慈烺没勾搭就奇特了......而现在这个环境,一旦要召回吴三桂,吴三桂十有八九就反了!
“摄政王,”济尔哈朗这个时候开口插话了,“我传闻过一些传言,都说平西王和南面有勾搭。当然了,传言一定足信,而刘良佐、许定国二人送来的朱贼太子的信,许也有诈。不过我们也不能不闻不问啊,问清楚了,不也能还吴三桂一个明净吗?不如就把吴三桂参军前召回,让他到北京把话说清楚。”
“他不过是个郡王,”多尔衮道,“怕很难震慑住南朝、流寇和吴三桂吧?”
“哼!”这时多尔衮冷哼一声,打断了许定国的话,然后将目光转向了刘良佐,“刘总兵,你来讲!”
“让肃亲王(豪格)去吧。”多尔衮道,“他在大同府久战无功,也该让别人替他了!”他顿了顿,“太原的流贼有突围的迹象,这几日当会晤分晓了。等太原拿下后,能够让英亲王(阿济格)率部入大同,替代肃亲王统领全军。”
他笑着对济尔哈朗道:“郑亲王,要不你辛苦一下?”
“摄政王,老朽所言,句句失实啊!如果朱贼太子和吴三桂没有勾搭,老朽和刘总戎又怎会出兵北直隶,冲犯大清朝的天威呢?老朽和刘总戎所献上的手札,就是朱贼太子的亲笔信。并且据老朽所知,朱贼太子及其宠任吴氏一门,吴襄父子都封了国公,吴三妹固然只是选侍,但却专宠房帷,如果不是要和我大清议亲,早就扶正了......”
至于他会不会在甚么时候背叛投奔大明朝,那底子不是多尔衮眼下要考虑到题目。并且吴三桂在打败李自成之前是不会那么干的——要不然清军攻其东,李自成攻其西。吴三桂在洛阳的那点气力能支撑多久?
罗洛浑现在正领兵屯驻在开封府境内的黄河北岸,同退过黄河的大顺军对峙。
“不过也得防着他!”多尔衮道,“得着人去守着彰德、卫辉、大名三府。郑亲王,你看谁去比较好啊?”
看着多尔衮脸上的怒容,一旁没有说话的刘良佐心想:吴三桂看来是凶多吉少了!不过想想也是,吴三桂的身份多难堪啊!他妹夫眼看就是南朝天子了,他一国舅爷还跟大清这里混?并且他还死抓着兵权不罢休,还在不叨教朝廷的环境下,就领兵分开太原火线,南下去了了洛阳......这要没二心,老母猪都能上树了!
竟然言之凿凿......多尔衮内心早就骂开了:你个汉奸,还不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