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杨瑾如看天书的构造,在韩羽口中竟只获得“并不庞大”“制作粗糙”的评价。更令人惊奇的是韩羽竟然说这古钥不过是“仿造品”,难不成这青铜古钥本来另有一件真品?那真品的制造技术要达到甚么样的程度,杨瑾不敢设想,也设想不出。韩羽如何一眼就看出它是仿造的,他的眼力竟然锋利到如此境地,这半晌工夫,他已经看清内部几百上千个紧密小部件的制作工艺和用处了吗?
并且这青铜古钥的用处只是作为启动的钥匙,那么铜鼎以及其他部分的布局应当更加紧密庞大才对。对于杨瑾目前所把握的技艺来讲,这的确如同奥秘而又浩渺的陆地,而他只不过是拾起了海边的一粒沙。他一贯自视甚高,特别是在机器制造方面的成就,可现在却有一种再给他五百年时候,也休想追上制造出这青铜古钥的匠作大师的有力感。
杨瑾迫不及待隧道:“我有耐烦听!你尽管渐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