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器只要250多件,不含瓷胎、玻璃胎、宜兴胎和宫廷原状摆设品,此中掐丝珐琅器157多件,画珐琅器近93件,最为贵重的是一件高45公分的元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绝代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目次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堆积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现了中国当代科学文明的光辉成绩,但《永乐大典》除了副本尚未肯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大难,大多亡于烽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天下。
除了书法和画作,碑本有八百多幅,古籍有一万两千余册,最为贵重的是两本明《永乐大典》!
而此中的书画佳构,是宋四家之一米芾的《满庭芳.咏茶》图卷!并且上面另有苏轼的汲引和钤印。
而这幅图恰好是这九九八十一之数。
固然这只是一幅挂画,但是出自于唐寅之手,那么它就有极高的代价,是一件好东西。
除了这两本《永乐大典》以外,另有明刻本《东坡诗集》、《文苑精华》、《承平广记》、《册府元龟》,都是明朝刻本,独一可惜的是不全,多着上百,少者几十,散逸严峻!
玉器有六百多件,特别是此中一件和田羊脂玉料的唐朝雕“九龙盘绕玉杯”是此中的佳构。
漆器有一百多件,多是元明清三代之物,固然都很贵重,乃至很多都是三代皇家贡品,不过却没有甚么称得上国宝的东西。
现在,保存下来的《永乐大典》也有极大的一部分传播到了外洋,海内保存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这两本书的发明也是一大幸事。
另有黄庭坚临摹苏轼的《赤壁赋》。
金银器378件,金器只要65件,最为贵重的是一件清朝的金发塔,不太高度只要98公分,固然也镶嵌了绿松石、红蓝宝石、猫眼石等贵重宝石,但讲代价还是比不上故宫藏的乾隆金发塔!
只是二十个字,却给人一种闲庭信步的感受。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飘逸的书卷之气,如高雅之士闲庭信步于阆苑林木之间,耐人寻味。
固然这副画看着简朴,但该有的都有,山石叠翠。山树相隐,树隐山间,山隐花中,让整幅花的重点集合在了九支梅花当中。
乃至,这里另有一幅唐伯虎的画,这幅画上画着一根梅枝,枝叶九分,从而开出九朵寒梅,意味着九九八十一之数。
右上方题诗两行,落款后押“唐寅”名章一方,黑红相映成趣;左下方空灵处补钤压角章两枚,与名章遥相照应,构成对称,使构图稳而不板,静中有动。
竹木牙角器542件,192件竹器、287件木器、163件牙角器,元朝黄杨木料质,高度67公分的关公像,明朱三松款竹雕山川笔筒,仅存世五张的象牙席之一等为此中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