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八月,天启天子朱由校驾崩,遗命弟弟朱由检继位,同月朱由检入宫即天子位,下诏大赦天下,以来岁为崇祯元年。
刚祭告太庙没几天,南京就产生地动,这个事情成了赛过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也恰是这一点给了猝死的朱大明魂穿的机遇,同时也是给了风雨飘摇的大明一个浴火重生的机遇。
“请皇上慎重思之,魏忠贤结党营私多年,当朝诸公多与其关联,牵一发而动满身,如无完整筹办,奴婢觉得还是哑忍为上,应渐渐图之,切不成操之过急。”
“其一不管皇上应允与否,都可借机向皇上表白魏党非党;其二若皇上夺职崔呈秀,魏党便可探知皇上态度;其三,若皇上留任崔呈秀,便可诽谤皇上与其他朝臣之干系。
除了司礼监不能信赖,乃至现在的内阁,都是阉党内阁,完整不能信赖,首辅黄立极就是靠着阿附魏忠贤而上位的,其他阁臣诸如施鳯来、张瑞图、李国鐠等,其如未入阁的尚书一级的大臣,如礼部尚书田吉、兵部尚书崔呈秀、工部尚书吴淳夫、户部尚书王永光等等,乃至锦衣卫都批示使田尔耕都是魏忠贤的党徒。
此时的大明内忧内乱、风雨飘摇,长城外的蒙古鞑子固然一代不如一代,对大明构不成致命的威胁了,但还是时不时地成伙结队破边而入劫掠人畜财物。
现在的司礼监当然是不能信赖的,其掌印寺人王体乾、秉笔寺人李永贞、涂文辅,都是魏忠贤的死党。
曹化淳看看天子,又低头无言的王承恩,向前一步躬身说道:“回皇上,奴婢等入司礼监未久,有的折子能看到,有的折子看不到,不知皇上说的是哪道折子?”
说完这些话,曹化淳叩首于地。
魏忠贤本人在崇祯天子即位不久为求自保,即主动请辞,而崇祯天子顾忌阉党权势太大,担忧朝局乃至宫中不稳,没有轻举妄动清理阉党。
听到这话,曹化淳、王承恩相顾一惊,顿时跪地,曹化淳说道:“皇上恕罪,祖宗有制,内臣不得妄言干政,有些话奴婢实在不知如何说,也实在不知当不当说。”
看着两人爬起来,一前一掉队入暖阁内,朱大明又说道:“这段时候司礼监递出去的折子,你们两个都是秉笔寺人,都看过了吗?”
朱大明晓得他的意义,隔墙有耳,谁晓得门外的小内侍里有没有魏忠贤一党的眼线,因而对内里的众内侍说道:“曹化淳、王承恩留下,其他人等都到殿外候着,不经传召,不得入内。”
说完这些话,曹化淳看了看天子,见天子面无神采,只是微微点了下头,曹化淳遭到鼓励,接着说:“皇上即位以来,奴婢得皇上信重,以司礼监秉笔寺人同知东厂锦衣卫事,据奴婢所知,杨所修、杨维垣、贾继春等人,与崔呈秀同为魏公公门下,大要来往甚少,但实际却同气连枝,甚可视为一党,现在此三人前后上书请罢崔呈秀,此事大分歧适常理。奴婢测度,此事或有幕后主使者,请皇上慎思之。”
宿世的朱大明没有当过带领,但是作为带领的笔杆子,他对如何当好带领带好班子还是有一些见地的。
王承恩身材微微前倾,低头说道:“回皇上,奴婢也觉得此事不简朴,若说单为奏请崔呈秀守制,杨所修所上折,皇上嘱内阁已给明白答复。但是御史杨维垣、贾继春再次上折请罢崔呈秀,来由仍只是丁忧夺情有违人伦。此事大有蹊跷。奴婢大胆测度,三人此举仿佛是在摸索朝廷对崔呈秀的态度,而崔呈秀乃是魏公公信重的干臣,奴婢测度,此三人仿佛是在摸索朝廷对魏公公的态度。这是奴婢大胆测度,请皇上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