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着江南好处的官员本想辩驳,但见到如此阵仗,也纷繁闭上了嘴巴。
这件事情本来就对他们无益,算是白捡的便宜,这些人应当晓得如何做。
垂钓法律谁不会,怕是他哪怕略微点点头,说一个“有”字,他就会让人将他拖出去重打三十大板,他唐宁甚么样的场面没碰到过,这类雕虫小技,他岂会中招?
陛下明显是铁了心要减弱江南在朝的影响,他们这么闹,不过是想要多争夺些好处,窜改不了终究的结局。
“臣也附议!”
本日朝堂上的景象,不出唐宁所料,京畿和江南的确是占用了朝廷太多的资本,惹得陈皇不满,但作为这两地出身的官员,是不会感觉他们获得的已经充足,刚才在朝堂上,他问中书令的那句话,实在有着一丝威胁的意味在内里。
唐宁面色淡然,固然事前他没有和任何人相同过,但在说出这个发起之前,他就预感到会有这么多官员站出来力挺他。
陈国以科举取士,十之八九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提拔的。
御书房内,陈皇踱着步子,喃喃道:“妙啊,减少江南举人名额,同时减少京畿来堵住江南的嘴,又以其他各道来掣肘京畿,既减弱了江南和京畿的党派,又使得两党持续制衡,还收成了其他诸道的民气,一石三鸟,一箭三雕……,朕如何没想到这一点?”
“真的不记恨?”
唐宁道:“臣真的没有痛恨。”
“唐大人的恩典,我关内道仕子必将铭记!”
中书令长叹口气,说道:“高,实在是高……”
“定国侯言之有理!”
这件事情陛下交给了唐宁,倘若他办不好,岂不是渎职?
比方京畿和江南的教诲资本,远胜其他诸道,学子的数量和质量也更高一筹,朝中官员,有一半都出自京畿和江南。
陈皇笑着摆了摆手,说道:“此事的确毒手了些,你有痛恨也很普通,这是人之常情,朕不怪你。”
“休得胡言!”张侍中从火线走过来,说道:“端王要减少我江南三成名额,唐大人帮我们减到两成,本官感谢唐大人还来不及,如何会心生不满,你少教唆诽谤……”
“不敢?”
他转向陈皇的方向,躬了躬身,说道:“回陛下,定国侯的发起,臣附议。”
“多谢唐大人!”
没有人情愿获咎这位陛下最看重的宠臣,而此次的事情,他代表的是陛下的意义,也的确不是为了本身,如果闹到最后,没法结束的是他们。
……
唐宁摇了点头,说道:“食君俸禄,为君分忧,这是臣的职责。”
“臣附议”
……
他瞥了陈皇一眼,这类套路,也未免太老套和老练了。
看着唐宁分开,中书令和侍中同时松了口气。
唐宁慎重道:“真没有!”
一名官员站出来,抬手正要说话,唐宁看着他,笑问道:“中书令对本官的发起有贰言?”
中书令牵头,京畿和江南官员也都纷繁站出来,表示同意,两成的数字,还不敷以让他们冒险获咎唐宁和朝中诸道官员。
中书令和侍中吵起来的时候,有一名寺人小跑过来,说道:“唐大人,陛下召你去御书房……”
“削两成不是削吗?”
江南出身的官员,天然向着江南,曾是京畿学子,起首想的必然是为京畿谋福利,他们在朝中以地区为辨别,结成各种党派,固然党派内部也有很多分歧,但触及到与籍地好处的题目时,又会分歧对外。
一时候,凡是朝中籍贯在京畿和江南以外的官员,纷繁站出来附议,这是为他们统统人谋福利,如何能让定国侯一人站出来面对江南和京畿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