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孙吴国力已衰,但这场战役仍打得相称狠恶。吴军在巫峡钉下大量锋利的铁锥以反对晋军的战船,被攻破后又在长江的狭小处用粗大的铁链封闭江面,晋军则用火烧的体例再将铁链烧断。
但也有遗憾,迄今为止固然写了八部三国汗青人物传记,总字数近300万,但还没有写过一部全景式的“三国史”。对写史而言,传记相对轻易些,因为只需求照顾首要人物的平生事迹便可,其别人和事与他们虽有交叉,但交叉是相对有限的,全景式的汗青则不然,需求关照方方面面的人物及其干系,时候不能乱,又不能记成“流水账”。
在出版《曹操秘史》前我也出版过一本诗集和一本散文集,并在2005年插手了陕西省作家协会,传统的出版体例是:一本书籍身埋头写完,以后交出版社审稿、点窜和定稿,全部过程中没有读者的参与。而网上发帖最大的好处是读者能够参与会商,既提出版稿中的疏失和不敷,也对上面的写作赐与建议,在写作《曹操秘史》的过程中我常常遭到网友们的开导,天涯社区里的煮酒论史板块是一个很专业的论坛,内里有很多程度很高的网友,他们不但给我鼓励,并且给了我很多实实在在的帮忙。
当月司马炎继天子位,定国号为晋,后代称他为晋武帝,同时追尊晋宣王司马懿为宣天子,晋景王司马师为景天子,晋文王司马昭为文天子。晋武帝司马炎还下诏改年号为泰始。
司马炎又下诏奉魏帝曹奂为陈留王,命其迁往邺县居住,各项礼节参照当年曹魏虐待汉献帝的做法履行,一样被集合在邺县居住的原曹氏诸王、公一概降为侯。从曹操到曹丕、曹叡,斗争了几十年,皇位没了,只剩下最后一个意味性的陈留王,而司马氏一族却一夜之间出世出一多量王来:晋武帝的叔祖父司马孚为安平王,叔父司马干为平原王、司马亮为扶风王、司马伷为东莞王、司马骏为汝阴王、司马肜为梁王、司马伦为琅邪王,弟弟司马攸为齐王、司马鉴为乐安王、司马机为燕王,加上堂兄弟、堂伯父、堂叔父,司马氏一族共有二十七小我被封王。
后代对司马炎评价较普通,启事首要出在他在朝的前期,但起码期近位之初他还是很有作为的,他曾制定了五项根基国策:“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这些政策的核心机惟就是疗摄生息、珍惜百姓、生长出产,他还下诏开释奴婢,把他们构造起来代替兵士军屯,同时整治军队贪腐、要求百官廉洁、减少赋役课丁、推许俭仆等。
[4]房玄龄等 。 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5。
这一年司马昭55岁,司马炎29岁。8月的一天,司马昭病死,司马炎当即继晋王位,任命曹魏的司徒何曾担负晋国丞相,这时曹魏仍实施三公制,晋国事曹魏的“国中之国”,遵循当年曹操当魏王时设相国的旧例,晋国设丞相一职。
至此,三国中的最后一个政权也灭亡了,从孙权建国到孙皓投降,一共经历了五十一年。据史料记录,孙吴灭国时共有53万户、230万人,官吏32000人、军队23万人、后宫5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