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角闻言心中一惊,昂首顾望周天星数,凝目视之半晌,眼目涨涩,终不见有异,不由长叹一口气,叹声回道:“想来是二弟多虑了”。
“二弟三弟且取出些符纸来”,张角对二人叮咛道。
“大哥脚程太速,总须等等我与二哥”,不远处又走来二人,着道袍,负青囊,手中八卦灯,满面怠倦。
张角怔怔望着紫薇星,也不言语,只是目色却愈发深沉。
三民气中有所计算,便寻了片林地,找些枯木枝叶燃起篝火,倚树而歇,以待天明。
“主强臣弱之相,有却悖当今之世,奇哉,怪哉,大哥,此天相将作何解?”,张宝凝目望天,面色冷峻,低声向张角问道。
“天青地明,阴浊阳青敕乎!”,张角左手翻动,掐出一个法诀,右手按指于眉间,只见一股青纹泛于双目当中。双目死力远眺,追望那四道流光。
“大良,贤,贤师?”,饥民闻铃声似有所觉,一人颤颤巍巍的挣扎欲起,却发觉恍忽间那人已到近前,吃力地张口扣问。
符火燃了不敷半刻,余烬将熄,乡民乏弊之体已大大减轻,起家拜倒在张角身前,恩赞‘大良贤师’。
......................................
“术业有分,宝弟不擅此道,符水之事,又岂容草率”,张角摆手而绝。
张角闻言心下吃惊,举目视空,只见紫微星光芒暴涨,五色夺目,尤胜月华。太微,天市双护星则暗淡微小不已,远不如往昔之状。
“莫急,莫焦”,张角轻手扶起他,温言告慰一声,随即口鼻缓吸一息。
“贤弟言之有理”,张角捻须而笑。
“大事可期,大事可期矣”,张角抚掌而笑,以手指星笑道:“古有言:自古天无二日,尊无二上。现在有新帝星现于东南,汉室定不悠长”。
“角已得钟离县令与县中富户之诺,放粮施助县中饥民,诸位无忧矣”,声传四野,却又远近如一,雄浑醇厚,温之民气。
“新皇降于江淮之地,明日我们即去找寻”,张梁开口建议道。
“大哥连日驰驱,还望稍歇,安插符水,且由我来代庖”,张宝开口劝道。
“大,大哥,恐有天变”,一旁张梁双目骇然,颤声急道。
“贤师恩重,万不敢忘”,饥苦乡民面有涕零之色,心中感激非常,纷繁拜谢。
青囊中有符纸无数,除水火五行之符外,多祛疫除疾之符,配以道决焚之和水吞服,可解疾患之苦,张角三人仰仗此法周游六州之地,传播承平道,救民无数,以此获名‘大良贤师’。
“叮铃,叮铃”,金属碰撞之声异化着脚步声从不远处传来。声动于静,却未突破夜之喧闹,好似铃声本属于此方六合普通。
“又变!”,张宝奇声叫道,只见帝星紫微星芒盛极,迸出五彩之芒,青,白,黄,赤,四道异芒从紫微中激射而出,向四方奔驰而去。
“方才汉天子星射出四彩,却只要白芒帝星见于东南,莫不是有甚么变故”,张宝凝目扶额向张角问道。
大明洪武三十一年蒲月,帝崩,十六日,皇长孙(朱允炆)即天子位,葬帝于孝陵。
“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汉室无道,彼苍已死,我虽诩大良贤师,却非应天命之人,心中已是无法,本欲强求,虽死不悔,不想天命昭昭,只是机会未至罢了”张角点头笑叹。
“多谢贤师”,世人闻言感激流涕,伏身拜道。
现在,玉带河旁却错落地漫衍着数百饥民,大家面如枯木,眼窝深陷,一身褐色的短衣披在身上,胸前嶙峋瘦骨跟着呼吸若隐若现,枢纽个个清楚地在手指上暴露,内里则感染着泥土与不着名的秽物。稀少的虾蟹鱼骨散落在脚下,蝇虫在侧飞舞,世人也混不在乎,偶尔才有人竭力挥手摈除一下,也无甚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