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听到蔡邕的抱怨,院子里一名正在泡茶的白衣少女只是淡然的瞥了他一眼,蔡邕的声音就低了下来,只是还是忍不住嘀咕道:“现在还没过门呢就晓得护着你那夫君了,比及过了门,岂不是完整忘了我这个糟老头子了?唉,真是女大不中留啊!”
他苦笑一声,道:“贤弟固然言之有理,但是愚兄之前也说过,昭姬已经心有所属,愚兄又怎能将她另许别人?”
一边说着,蔡邕本身也往外走去。
不过,在说这番话的时候,他却仿佛全然忘了,前两年固然楚江没有派人来迎娶蔡琰,但是也是他舍不得本身的宝贝女儿,抱着把女儿在身边多留两年的动机,也是揣着明白装胡涂,没有派人去提示楚江。归正多交的那一点赋税,固然现在他不仕进了,但是也没有放在眼里。
现在,蔡邕无子,就只要长女蔡琰以及续弦所出的幼女。
但是,固然蔡邕直言把这事说了一下,但是谁知那卫家次子卫仲道倒是对蔡琰一见钟情,宣称非蔡琰不娶。
毕竟,如果能让自家后辈娶了蔡琰,那么从各种角度来讲,都是一件功德。
在汉朝,女子十三岁便可嫁人,十五岁如果不出嫁,乃至需求多交一份赋税。
现在蔡邕表示本身被夹在中间非常难受。
蔡邕作为一名享誉海内的大儒,交友天然也是极广。
卫父既然直接挑明,蔡邕天然不能再装胡涂了。
就在蔡邕胡思乱想的时候,老仆蔡禾从内里走了出去:“老爷,卫家主携子来访。”
固然蔡邕已经回绝了不知几波,但是提亲的人却还是接连不竭。
“伯喈兄,实不相瞒,小弟此次前来拜访伯喈兄却还是为了劣子而来。”
说完,少女也不等蔡邕回应,便朝着后园走去。
“都怪楚子玉那小子,前两年他如果把你迎娶过门,现在哪会有这些费事事?”
看到蔡邕,卫父当即笑道:“伯喈兄这些日子过得可还好?”
以是,不管是打蔡邕家中藏书的重视,还是想要和蔡邕的干系更进一步的,都少不了会打蔡琰的主张。
是以,跟着蔡琰春秋的增加,到蔡邕这里提亲的人能够说是络绎不断。
说着,少女斟满一杯茶放到蔡邕手边,然后便道:“女儿去看书了。”
与此同时,跟在卫父身后的那名才华颇盛,却稍显病弱的青年也是施礼道:“仲道见过蔡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