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 第8章 三字经(7)
彼既老[1],犹[2]悔迟,尔[3]小生[4],宜早思。
头吊颈[1],锥[2]刺股[3],彼不教[4],自发愤。
唐宋八大师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读书,比及二十七岁时,才开端下决计尽力学习,厥后成了大学问家。
【注释】
苏老泉[1],二十七,始发奋[2],读册本。
梁灏年纪这么大了尚且获得胜利,大师都啧啧称奇,佩服他好学不倦。我们现在还年青,当早立定志向,勤奋尽力,定能前程无量。
【解读】
要想让本身成为一个强者,起首应立定目标,然后尽力朝着目标进步。尽力学习,用知识把本身武装起来,没有甚么力量比知识更强大而有力。
赵中令[1],读鲁论[2],彼既仕,学且勤。
[1]囊:装在袋子里,此处名词作动词用。[2]辍:中断、停止。
赵普当宰相的时候从《论语》中学习很多为臣之道,他能引经据典,措置政事也井井有条。但也有人进犯他只会读《论语》,赵普答复说:“我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忙宋太宗治天下。”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嘉话。
【译文】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亮读书,孙康冬夜借助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道费事,在艰苦前提下却能持续肄业。
汉朝孙敬就是太喜好读书,不让一寸工夫虚度,苦学后成为当世的大儒。苏秦,战国期间闻名的谋士,曾与鬼谷子学纵横捭阖之术多年。这个故事是奉告我们要想成为有学问的人,需求刻苦读书,当然不是倡导以伤害身材的体例来激起勤奋,而是倡导这类刻苦好学的精力,因为求知这事只要本身尽力才气学到,任何人替代不了。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保持生存,还常常读书吟唱。他的老婆受不了他如许唱歌一样读书,熬了好久,终究要了一纸休书,另嫁别人。厥后朱买臣获得天子赏识在本地做了太守,朱买臣请前妻和前妻的丈夫在太守府用饭,不知他前妻是悔怨还是痛恨他杀身亡了。李密,隋末农夫叛逆中瓦岗军首级,他也是幼年时点滴学习、堆集学问,在汗青上做出了一番奇迹。
畴前的孔子是好学之人,当时鲁国有个神童,名叫项橐,孔子曾向他请教。像孔子如许的圣贤尚且不忘好学,何况我们浅显人。
[1]既成:已得胜利。[2]异:惊奇,诧异。[3]宜发愤:应当早立弘愿,勤奋读书。
宋朝梁灏,八十二岁时才中状元,在朝廷大殿上对天子提出的题目对答如流,统统插手测验的人都不如他。
【注释】
【解读】
[1]负:背。[2]挂角:隋代李密替人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项橐,自幼无师自通,聪明过人。从小爱察看事物,遇事好突破沙锅问到底。见夏天电闪雷鸣,就问父亲:“为甚么夏天闪电打雷?”父亲说:“老天爷打闪照明,打雷劈好人和妖怪。”项橐反问:“那好人和妖怪只夏天有,夏季没有吗?”问得父亲张口结舌。孔子周游各国时就传闻过这个聪明聪明的小孩子,筹算会会这位神童。孔子坐着子路赶的马车,项橐站在路中不让路,地上还用小石头围了圈。孔子下车问他为甚么不让路。项橐说:“是城躲马?还是马躲城?”孔子和弟子们也哑口无言,只好绕“城”而过。孔子的袍子在路上被棘子刮破了,一个弟子说:“此地棘子甚多,自幼长刺,大了更恶,实乃无用之材。”项橐也在此中,就问:“先生,甚么是‘有效之材’?”孔子说:“诸木当中,唯四时长青之松柏最好。”项橐接着问:“松柏的确是有效之材,为甚么松柏四时长青呢?”孔子说:“因为松柏木质硬,心红无孔。”项橐接着又问:“那为甚么竹子心白有孔,也四时长青呢?”孔子无言以对。孔子平生曾经拜项橐学乐曲、拜郯子学礼节,拜老子学人生哲学,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个把学习放在高贵职位的人,定是谦虚向人请教而不在乎本身的春秋、职位和身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