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毅悄悄的看着他,并不接话,却听李浑微微一笑道:“刺史大人除了召我们这些孝廉和茂才来东阳郡,还让各地闲置的武官一同前来,同时也筹办在东阳郡遴选军中英勇的懦夫,担负各地平叛的都尉官。”
“李公子真是可惜了。”苏毅叹了口气道。
酒过三巡以后,苏毅主动问道:“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呵呵。”李浑笑道:“意义是凡是在军中任职的,不管是下级军官还是浅显士卒,只要能在比武中表示超卓,都会被刺史大人委以重担,帮手他安定兵变。”
如果没有红衣之乱,苏毅信赖要不了多久,这李浑就会成为刘虞的弟子,然后保举到裴温处,假以光阴,就会谋得一个实缺,或者跑到皇城去当御史之流的言官。
苏毅道:“李公子感觉这红衣之乱真能安定么?”
苏毅目光一闪,持续说道:“不知李公子对这遴选猛士一事体味多少?”
“李公子。”一旁的程琳俄然问道:“我曾听兄长说过,李家的根底都在南阳郡……不知你怎会跑到东阳郡来。”她话刚说完,就呆在了当场。
李浑点了点头道:“不错,这刘刺史的才气不如公孙大人,红衣贼在辽东几近寸步难行,而在幽州的红衣贼却频繁的攻城略地,实在是……哎……”说到这,李浑感喟一声,再不言语,只是拿起桌上的酒一饮而尽。
“哦……”李浑眼睛一转,如有所思道:“遭到刺史大人的召见,难不成苏公子也是其他郡县推举出来的孝廉?”
李浑放动手中的酒杯,看了眼苏毅,还道他也是个“干系户”,靠着家中的干系混到个下级军官的职位,普通这些公子哥跑到军中任职以后,刘虞都不会给他们安排驻地,这些人只是挂着军官的名义,吃着空饷,然后靠着家中的干系,混些所谓的军功,乃至并吞了他们将领血战得来的军功,然后获得升迁。
苏毅迷惑道:“我不是孝廉,李公子为何这么说。”
只见李浑红着眼睛吼怒道:“那帮天杀的红衣贼!兼并了南阳郡后为了拉拢民气,生生将我祖父吊死在菜市口,将我李家在南阳郡的财产尽数夺去,若不是我李家在幽州各地都有财产,只怕数百年的传承就要就义在这些红衣贼手里了。”
苏毅目光一闪,他没想到李家竟有如此本事,在大楚被推举为孝廉就意味着能够踏入宦途。是比科举还要快速进入大楚体制内的渠道,孝廉推举出来后,上报朝廷。由楚帝亲身批阅,但并不当即授以实职,而是入郎署为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