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国粹博士徐藻本籍徐州东莞郡,东莞徐氏乃儒学世家,尤擅经学和音韵学,五十年后果永嘉之乱,徐藻之父徐澄之与同亲藏琨带领本族宗亲和乡邻一千余人南下渡江,搬家京口,徐藻便是在京口出世的,徐藻自幼好学,博览经籍,对《孝经》、《庄子》和音韵学研讨甚深,又能说一口纯粹的洛阳官话,只因不是士族高门,不得朝廷重用,先为都水使者,前任吴郡国粹博士,江左士族后辈多从其学“洛生咏”。
徐邈道:“两位既愿来徐氏草堂听讲,便由鄙人代家父各出一题考校两位——”看了刘尚值一眼,慢条斯理道:“这位刘兄莫要如许瞪着我,本年以来都是由我考校新来的学子,不是用心看轻两位。”
徐邈对陈操之观感甚佳,所出题目亦不甚难,现在轮到刘尚值了,徐邈出题道:“《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请用《庄子》原句解释之。”
刘尚值内心不是很有底,对陈操之道:“子重,你先请。”让陈操之打头阵,他好听听徐邈是如何出题的、陈操之又是如何答复的?
陈操之道:“就是答不上来也不要紧,前汉匡衡凿壁偷光夜读书,你也能够趴在草堂窗外听徐博士讲经,这都是风雅事,徐博士应当不会赶你走。”
陈操之浅笑道:“我可没有强你与我步行,你能够和阿娇坐车。”
刘尚值嘲笑道:“我只是赞你看似肥胖,实在筋骨健旺,这应当是常常来回宝石山练出来的吧——对了子重,你有葛稚川先生的荐书,我可没有,传闻要入徐氏书院之门先要接管徐博士的发问,并且提的题目各不不异,子重,你说我如果答复不上来那可如何是好?”
“小郎君你看——”冉盛俄然指着道旁一块石头叫道。
刘尚值看到冉盛在翻白眼,有些难堪地冲陈操之苦笑,低声道:“悔不该带她来此,真是费事。”
侍婢阿娇也要跟去,因为刘尚值的两个仆人都跟去了,冉盛、来德也要去,留着油光水嫩的阿娇一小我在堆栈刘尚值也不放心,便又带着一起去拜师,叮咛说等下到了书院只许呆在车上,莫要让人瞥见。
陈操之拱手道:“钱唐陈操之、刘尚值求见徐博士,愿拜入门墙,从师受业。”
刘尚值老脸一红,瞪起菱形眼假作活力道:“子重讽刺我,我毫不与你甘休,快快帮我想个对策。”
徐邈谛视陈操之,缓缓点头道:“也好。”
刘尚值面红耳赤,寒春季气额头冒汗。
刘尚值喜道:“有何体例,快讲快讲。”
陈操之道:“败兴而来,答不对题而返,有阿娇作伴,又何憾焉!”
刘尚值说道:“我们来得早,慢说门生没有到,就是徐博士恐怕也还在草堂高卧——”
徐邈双手交叠按在膝上,朝陈操之一躬身,挺直腰板,出题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何解?”
门生都是住在吴郡城里的,早来晚归,而徐藻并不管门生的饭食,由他们自带汤饼,夏季还好,夏季饭菜冰冷,实在是难受,有钱的朱门大族总舍不得让后辈刻苦,吴郡高门陆氏、朱氏、薛氏,另有会稽大姓虞氏、贺氏,以及邻近郡县的士族都有后辈在这里肄业,这些大族在小镜湖对岸盖起一幢幢小板屋便利后辈饮食歇息,这些小板屋简练高雅,比湖那边的徐氏草堂气度很多。
徐邈端凝面庞现出笑意,击掌道:“善!子重兄又通过了。”
陈操之浅笑道:“请徐兄出题。”
刘尚值顿觉头大如斗,他先前听陈操之的题是毛诗的,不难,正松了一口气,没想到他这一题却要高出老、庄这两大通俗文籍,他刘尚值儒经还算清通,老、庄玄学却未浏览,徐邈这的确是用心刁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