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内心直乐,就算杨贵妃不主动题字,他也会哄着杨贵妃一起题字的,现在好了,有了这两位超等大佬题的这两行字,青花瓷瓷中明珠的职位刹时建立,只要这名头一出,长安城,各州府达官朱紫,乡绅富豪甚么的,还不玩命的追捧青花瓷。
以是,李飞筹办以皇宫的名头打一个告白,在青花瓷上市的第一时候肯定青花瓷在瓷界的职位。
别说其他州县了,光是满足长安城的达官朱紫们都要很长一段时候,李飞日进斗金都说少了,开端几日,都是日入过万两的。
李飞也不客气,直接便笑纳了。
利润太惊人了,本钱不比浅显瓷高多少,代价倒是十倍!
赵家窑。
不管是甚么人送东西进皇宫给天子和贵妃,极少极少有亏损的,特别是他这类贵妃干儿子的干系户。
天子当然不会那么吝啬,不但题了字,还赐给了李飞五百两黄金。
赵家父子和张家父子都冲动了,有了这幅字,青花瓷还未真正上市,就已经在瓷界打下了赫赫职位。
不过,也只是到了后代,如果在乾隆还活着的时候,他题的字只会增值,崇高得能让人拿回家里供着。唐玄宗的字一样如此。
当然,最赚的还是李飞,赵家窑直接挂着他的名字,有六成的红利,张家窑他也有五成的红利,琪清商会瓷器这一块,他又有四成红利,加在一起,青花瓷过半的利润都进了李飞的口袋。
为了制止将来被李飞丢弃,张家窑父子主动提出多增加一层红利给李飞,和赵家窑一样,扣除统统本钱以后给李飞每年六成红利。
本来为了摆脱周家窑的打压胶葛而用五成红利投奔李飞,他们感觉很心疼,可他们那点红利比拟较当下火爆的青花瓷,以及小巧瓷而言,的确不敷挂齿。
在张家窑眼里,直接挂有李飞名字的赵家窑才是李飞的‘亲儿子’,面对赵家窑的时候,张家窑不免低很多。
“郡公大人,事情如何了?”
因为青花瓷,赵家窑,张家窑两大大窑从长安城一带统统大窑本来排名第五,第六的位置,一下子成为了长安城第一,和第二大窑,名动长安城。
李飞当然不但满足青花瓷的利润,被誉为瓷中珍宝的小巧瓷也有很多和青花瓷共通的技术,在他的提点下,赵家窑和张家窑结合开辟小巧瓷,待今后青花瓷有人仿造出来后,立即就把小巧瓷再推出去,持续把持性的再赚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