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土墝埆,北迫匈奴,其群众勇而少虑,故诫之曰“荤粥氏无有孝行而禽兽心,以窃盗侵犯边民。朕诏将军往征其罪,万夫长,千夫长,三十有二君皆来,降旗奔师。荤粥徙域远处,北州以安矣”。“悉若心,无作怨”者,勿使从俗以怨望也。“无俷德”者,勿使王背德也。“无废备”者,无乏武备,常备匈奴也。“非教士不得从徵”者,言非习礼义不得在於侧也。
传曰“青采出於蓝,而质青於蓝”者,教使然也。远哉贤主,昭然独见:诫齐王以慎内;诫燕王以无作怨,无俷德;诫广陵王以慎外,无作威与福。
褚先生曰:臣幸得以文学为侍郎,好览观太史公之传记。传中称三王世家文辞可观,求其世家终不能得。窃从长老好故事者取其封策书,编列其事而传之,令后代得观贤主之指意。
齐地多变诈,不习於礼义,故戒之曰“恭朕之诏,唯命不成为常。人之好德,能较着光。不图於义,使君子怠慢。悉若心,信执此中,天禄长终。有过不善,乃凶于而国,而害于若身”。齐王之国,摆布保持以礼义,不幸中年早夭。然满身无过,如其策意。
会孝武帝崩,孝昭帝初立,先朝广陵王胥,厚犒赏金财帛币,直三千馀万,益地百里,邑万户。
制曰:“立皇子闳为齐王,旦为燕王,胥为广陵王。”
所谓“受此土”者,诸侯王始封者必受土於天子之社,归立之觉得国社,以岁时祠之。春秋大传曰:“天子之国有泰社。东方青,南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方黄。”故将封於东方者取青土,封於南边者取赤土,封於西方者取白土,封於北方者取黑土,封於上方者取黄土。各取其色物,裹以白茅,封觉得社。此始受封於天子者也。此之为主土。主土者,立社而奉之也。“朕承祖考”,祖者先也,考者父也。“维稽古”,维者度也,念也,稽者当也,当顺古之道也。
太史公曰:前人有言曰“爱之欲其富,亲之欲其贵”。故王者壃土建国,封立后辈,以是襃亲亲,序骨肉,尊先祖,贵支体,广同姓於天下也。是以情势彊而王室安。自古至今,所由来久矣。非有异也,故弗论箸也。燕齐之事,无足采者。然封立三王,天子恭让,群臣守义,文辞烂然,甚可观也,是以附之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