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楞严经疏 > 第17章 (17)

我的书架

而我不知是义攸往。惟愿如来。宣流大慈。开我迷云及诸大众。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钦渴如来无上慈诲 攸所也。传闻则本然清净互遍互融。据今则宛尔江山。硕乖水火。莫知所往。孰是孰非。愿垂慈诲。冀无所惑 二许宣三。一叙诠

又如来讲地水火风赋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世尊。若地性遍云何容水。水性周遍火则不生。复云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虚空不相陵灭。世尊。地性停滞。空性虚通。云何二俱周遍法界 此约世谛水火性异。难第一义性相俱融。下文答云。观相元妄。无可指陈。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相陵灭义 三双结求诲

佛言。富楼那。如汝所言。清净本然云何忽生江山大地 二正答二。一独一至心

异彼所异。因异立同 起信名为转相。故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转者起也。转前动心起成能见故。今言异彼所异者。能异即同相。所异即异相。欲异异相须立同名。前异于真。今异于异。待异立同。又粗显故。亦名静相。静异动故。此静待动。非绝待静。故云因异立同 三无同异相

同异发明。是以复立无同无异 起信名为现相。故论云。以依能见故。境地妄现。离见则无境地。此则梨耶三境现也。今云同异发明者。由前同异二相相形显发故。遂令心相转粗能成外境。形对前二而立此名。非前静相故名无同。非前动相名为无异。此则待同异之无同异。非绝待之无同异也。故云同异发明也。此之三相本识分齐。流注生灭念念不息。不凡夫二乘之所能觉。由彼一念无明所起。起信名为不呼应染。唯佛究尽。故文云。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不凡夫能知。亦非二乘聪明所觉。谓依菩萨从初正信发心察看。若证法身得少分知。乃至菩萨究竟地不能尽知。唯佛穷了 二总指释成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劳久发尘自相浑浊 如是三相。相互扰恼。相互混乱。形待不息遂成劳倦。如劳目睛则有狂华。三相虚妄染污真性。故名为尘。汨清净体令失明洁。故名为浊。浊之粗细名相五重。以下广辨。皆由此三而为底子也 二辨果相二。一由因引果二。一由细引粗

富楼那言。若此不明名为觉者。则无所明 据斯答意。觉体自不能明。必须别假他明为其所觉。若无所觉之明。但可独名为觉。不得兼称觉明。若欲兼称觉明。必有明为所觉。斯则但认于邪。觉得妄法生起之本。佛之本意。觉性元明。必不因他而称明觉。觉妙明妙觉圆明圆。明觉一相无二无别。此唯真觉更无别法。除一宝相余皆魔事。满慈起教。示自不知。妄认所明。遂成迷倒 三约计叙妄二。初且破满慈能所执见三。一破真觉堕能所

由是。引发尘劳烦恼 由前三细。引发四粗。谓智相相续执取计名也。此四恰是二障之体。以妄图内熏境地外熏。人缘具足。由是方生。故云引发。染污劳累造业受报。轮转无穷皆因为此。即烦恼道也。下业果众生即后二粗。起信云。以有境地原因复活六种相。此即六粗也 二由内感外

佛言。若无所明则无明觉。有所非觉 初二句总牒所计。若汝执言。必有所明方称明觉。若无所明无明觉者。佛即破云。有所非觉也。意云如有能所焉称真觉。夫真觉者离能所相。见道偈云。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经云。不了心及缘。则生二妄图。了心及境地。妄图则不生。上文云。觉所觉眚。觉非眚中。故知有所非真觉也 二破妙性非湛明

推荐阅读: 逍遥高手混花都     绝世神帝     一剑灭诸天     龙门神医     花都极品修仙     惊世废材七小姐     黏人精教授把我宠坏了     深渊里的凝视者     海贼之无上剑神系统     桃运高手     重生之替身追凶     农门医女不好惹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