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 以慈摄也。如父嘱子拊背而告。此有三意。一安抚其心令无惊骇。二嘱其谛受令无忘失。三示今许说无有虚妄。故舒其手现慈相也
佛告阿难。汝当闭目睹暗之时。此暗境地为与眼对为不对眼 征讫 二双破二。一破对二。一对眼不属内
若成内者。居暗室中。无日月灯。此室暗中皆汝焦腑 若谓非论前后但是见暗便即内者。汝处幽室。无三光时。比室黯然。应是汝内。以同暗故。焦腑即内也。应立量云。汝处幽室。应汝焦腑。以是暗故。同汝见暗 二破不对
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 牒也
如同有人。取琉璃碗。合其两眼。虽有物合而不留碍。彼根随见。随即别离 琉璃喻根。眼喻于识。眼根色净不能碍心。同琉璃碗不碍于眼。随照一境。心随根知。若此建立。乍观可尔。洎乎推破。同喻不成 二据理建立
三破潜根二。一立三。一述前所破泛立一处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言。不见内故不居身内。身心相知不相离故不在身外。我今思惟。知在一处 双叙别立。文显易知 二问今所立答在诸根
若离外见。内对所成 牒转计也。此计。由前以暗室暗例面前暗。分歧成内。恐彼计云。我所见暗与暗室暗二体分歧。何也。彼暗室暗是身外暗。名为外见。以是开眼之所原因。我所见暗是身内境。名为内对。以是合眼之所原因。今取合眼所对之暗名为见内。非同所见室中暗尔。如何不得见暗名内。故此牒也。然诸师叙计殊不清楚。盖译人巧略。但牒罢了有智请详。无执麻矣
身心相外自不相干 定其相外。外犹离也。心既离身。不相干与。如前所答一人食时不令众饱
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故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分歧。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前问一食众饱。今答躯命分歧。反前问也。意显心若离身即同他食。他食既非我饱。心知何干我身。身心相外。自他可例 二据理推破二。一以理定其相外
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暗藏根里如琉璃合。无有是处 四破见内二。一约见暗以建立
是兵要当知贼地点 兵人所执器也 三示过以问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存亡皆以直心 诸佛同道。脱苦得乐。皆由直心者。此有二种。一发言无子虚。如此文所劝净名道场。二向理之心。无别岐路。即如起信三心之直心也故论云。一者直心。正向真如法故。此为二行底子也。今此经意须具二焉。始令发言无妄。终成向理心绝。方为十方同道 三结益
阿难白佛言。世尊。统统人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 下文有十二类。今举大数。凡夫造业分歧感果不同。名为异生。统统人间者。举依显正也。前举凡心在内。后指佛眼在面。欲取例己亦复然也 二指已结答
若见眼者。眼即同境不得成随 设使见眼。即成敌对。云何媒介随即别离。此有自语相违过也
长水沙门子璇集
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目睹时。心别离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具云兜沙罗。此云霜。佛手柔嫩如兜罗绵。三十二相中一相也。眼属成分。心若离者合不别离。若别离者。应不离身。以不离故名为相知。故此责云若相知者云安在外 二结破
阿难答言。世尊。在堂不见如来能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