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如佛所说。况我有漏初学声闻。乃至菩萨亦不能于万物像前。剖出精见。离统统物。别有自性 若如佛说。令指见精。清楚无惑。至于证真大菩萨等。亦不能于诸物当平分出其见。况我声闻初学者乎 三印成难辨
若如汝问。入室之时缩见令小。仰观日时汝岂挽见齐于日面 若汝执言缩见成小。应可引见令伸比及日边挽引齐等。面犹边也 二以续破断疑
何故故。若还于明。则不明时无复见暗。虽明暗等各种不同。见无不同 真见离缘。缘还见在。若随境去。后更谁观。境自有差。见且无别 三结
佛告阿难。今汝所言见在汝前。是义非实 前显诸法唯心。故云若能转物。不了斯旨。妄谓见在面前。虽形其言。实无斯理 二牒疑立理
若见是物。则汝亦可见吾之见 汝若执言。汝能见心同所见物亦有不同。斯则见便是物。佛之见性亦合是物。应被汝见 二转破
而阿那律。见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 阿那律此云快意。亦云无贫。畴昔以食施辟支佛。九十一劫天上人中受快意乐无所劣少。未入道时。为性多睡。为佛所呵。因是不寐。遂失明耳。佛教修天眼用见世事。因是修得。见三千界如观掌果。大论所明。大阿罗汉见小千界。大辟支见百佛界。诸佛见统统佛土。那律独见大千者。以彼遍修作意数故。于诸声闻天眼第一。今言阎浮者。以大千皆有阎浮。以别显总。亦不相违
十方如来。穷尽微尘清净国土无所不瞩 佛具五眼三智。所见穷尽法界。已上四位。阶层所见。浅深分歧。盖真见之用。随证所得。渐明渐远也
汝见八种。见夺目性当欲谁还 能观八种之见。名为见夺目性。既非缘生。当还何所。岂同八境各有所归 二释
若筑墙宇能夹见断。穿为小窦。宁无续迹。是义不然 窦孔穴也。若执夹令见断。应可接之令见相续。若相接者应有续迹 三会通二。一迷心执境
因而大众非无学者。闻佛此言。茫然不知是义终始。一时惶悚失其所守 茫然者暝昧不明也。是见义既失。非见理复乖。终始难懂。守归何所。而不知能见所缘俱为劳相。是非即离。咸是缘尘。既法空之慧未开。智障之惑难破由是非无学者。一时惶悚 三法王安其意
阿难。若复欲令入无周遭。但除器方。空体无方。不该说言更除虚空方相地点 入达解也。若欲达解无周遭义。但去器之周遭不成更除虚空方相。若欲达解无大小义。但去尘境大小。不成说言见性宽狭 三就疑问破二。一以延破缩疑
佛告阿难。吾今问汝。今汝未得无漏清净。承佛神力。见于初禅得无停滞 得初果证。方断别离。故云未得无漏。自无定力。假他而见。故云承佛神力。借通令见者。意欲阿难信知本身见之真用有如果也。色界之首梵众梵辅大梵俱名初禅
阿难言。我实遍见此只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见。何故故。若树非见云何见树。若树即见复云何树。如是乃至。若空非见云何见空。若空即见复云何空。我又思惟。是万像中微细发明不过见者 先答不知也。何故下释不知以是。若也树不是见。应离能见以外见所不及。云何当今复见于树。又若此树便是于见。云何改名此觉得树。空例此释。离之既不成。即之又难懂。进退研之。未知所适 四印成难晓
汝可微细披剥万像。析出精洁白妙见元。指陈示我。同彼诸物。清楚无惑 披开。剥折。析辨也。物像现前纤洪咸见。应于此处开析辩白。令此见精清楚呈现。如诸物像更无迷乱 二答释不能二。一述已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