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九十二章 手书

我的书架

贞观七年,夏末,旬日内朝。

李承乾正处风暴正中,他担忧李恪手书当中有难堪之意,叫他当朝尴尬,而李泰则巴不得李恪以手书发难,以李愔之口当朝质询李承乾,如此一来,李承乾名誉大跌,而李恪也是以遭李世民不满,他李泰则可坐收渔人之利,在这场储君之争中占尽便宜。

“儿臣李愔,拜见父皇。”李愔在世人的谛视中迈入大殿当中,稳稳铛铛地走到了殿下,对殿上坐着的李世民拜道。

存眷公家号:书友大本营,存眷即送现金、点币!

李愔现在一十二岁,此前虽也上过朝堂,但如本日这般入朝禀事,他还是头一遭。

太子是为国之储君,位超人臣,立于首位自是在道理当中,也是一份尊荣,只不过本日,李承乾立于此处,却显得局促非常,更没有昔日的那般安闲。

李恪的字超脱清秀,别具一格,固是赏心好看,可李恪信中之意,却更叫李世民万分欣喜。

李愔北归,严峻地实在不止是李承乾,李世民也一样如此,只不过他的担忧却与李承乾分歧,李承乾是担忧李愔当朝发难,而李世民担忧的是李恪对此事不依不饶,让他这个父皇难做,也叫满朝文武看着他天家兄弟反面。

“呈上来。”李愔在大殿之上,当着满朝文武将李恪的手书拿出,不管李世民情愿与否,都不成视而不见,只得摆了摆手,对一旁服侍着的常涂道。

“启禀陛下,梁王于殿外求见。”中官的声音自殿门处传入殿中,也传入了李承乾的耳中,李承乾的内心格登一下。

李世民又自常涂手中接过手书,缓缓翻开,这一刹时也牵动了朝中无数人的心。

李世民之言方落,大殿之下已经出现了群情之声,惊奇有之,轻松有之,佩服有之,不甘亦有之。

李世民见得李愔拜在殿下,抬了抬手,对李恪道:“六郎来了,快快起家。”

一刹时,李世民脑海中俄然想起了李恪,也回想起了武德九年,他初登帝位之时,李恪为保关中,慨然出质突厥时的场景,不由多了几分思念和心疼。

而世人当中,神采最为出色的便莫过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了。

也许幼年的太子李承乾另有几分逃得大难的光荣,但长孙无忌这只老狐狸的神采却已经丢脸非常。

“传。”

李愔之言一出,顿时,全部大殿之上的统统人都齐齐看向了李愔,看向了李愔手中的手书,他们都清楚这封手书的意义。

李世民也不知李愔有否明白他的言下之意,只见李愔缓缓起家,自袖中取出了一封信,双手呈上,对李世民道:“启禀父皇,儿臣此番奉皇命南下加封三皇兄,三皇兄已手书回旨,还请父皇阅览。”

“父皇圣启,儿臣李恪恭书:儿闻自儿于庐州遇刺后,便使京中四起流言,言儿臣遇刺或为太子所策,刺客乃东宫所出。儿臣虽不在长安,却也觉此言甚谬,实为诽谤我天家兄弟,万不成信。儿臣自幼与太子相知,少时为伴,太子皇兄于儿臣之照拂,儿臣至今仍然在目,我等手足之情甚笃,又岂是外臣可知,岂效曹魏故事。往父皇明察此事,洗太子委曲,勿使天家手足失和,太子失名...”

太子失德,出那无兄无弟之言,叫李世民非常绝望,但幸亏李恪总算识得大抵,不但未追李承乾罪恶,乃至还特地来信为李承乾廓清、讨情,也算是保全了他的一张脸面。

过了半晌以后,李世民见世人都杜口不言,因而道:“我儿信中有言,此次庐州遇刺,非是如传闻所言,此信便是我儿力保太子之奏疏,兄弟情深,已跃然纸上。”

推荐阅读: 当满级大佬掉马之后     我的皮肤强无敌     神衍灵主     强宠之狼不爱羊     蜀山仙剑奇侠传     清宫佞妃     不念幸福,不念你     衰神妖王     重生在八零     八零军嫂养成     爹地,妈咪又逃了     玄灵九界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