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七十六章 识货的杜如晦

我的书架

杜如晦起家道:“殿下身系一地安危,能安然返来,才是民之幸事,可喜可贺。”

杜如晦闻言,却摇了点头道:“淮南之安,臣不敢居功。淮南以是能得安稳,不脱两人之功,一为殿下治水,二为宾王安民。若非马宾王大才,擅治民之道,稳住东南民气,恐怕就算臣到了此处,也是无济于事。”

李恪当即道:“不必了,此事之上,杜相既与本王所执分歧,又何必叫上他自寻费事,此事本王亲身来问,不必颠末杜相。”

杜如晦起于行伍,又曾为宰相,佐治天下尚且游刃不足,戋戋一个淮南又岂在话下,有他在,即使有人故意生乱,也不敢擅动。

马周叹了口气,对李恪道:“杜相才调自不必多言,只是杜相世家后辈出身,眼中看着的多是淮南各州衙内府务,一贯对这些官方琐务不甚在心,更是直言不欲与民争利,故而未曾正视。”

马周回道:“就在殿下失落后不过两日,淮南盐价高一起高涨,自每斗一百八十文到三百文,现在已经到了近五百文,百姓当中有力购盐者已大有人在。盐之危虽不比大水这般来势汹汹,但亦不成粗心。”

百姓居不成无盐,盐行买卖多么暴利,李恪比谁都清楚。李恪贵为亲王,家财万贯,封地万亩,他本身自是不缺银钱,可他欲夺嫡,天然少不得蓄养家臣,拉拢朝野各方,而这些破钞都不是甚么小数量,现在有如许挣钱的买卖自李恪手边,他岂会错过。

李恪不在时,杜如晦便是一尊大佛,镇得住江淮,对淮南时势天然大有感化,可现在李恪返来了,小小的一个淮南同时存在这两位大人物,杜如晦还是李世民的亲信,杜如晦对李恪而言便只能是掣肘。

明显,杜如晦对马周赞成颇高,李恪转头看了眼马周,对杜如晦道:“门下之臣,竟能得国公如此赞成,倒是叫本王不测。”

不过实在李恪决计绕开杜如晦,倒也并非尽因杜如晦的身份,更多的还是他本身的私心考量。

如许的出身,导致杜如晦虽贵为宰相,但对民情却难以全然体恤,和马周这些起自微末的官吏天然比不得。

“殿下之意臣省的。”马周闻言,也应了一声。

杜相非是李恪家臣,需得避嫌,天然不必如马周他们这般出城远迎,并且杜如晦贵为国公,曾为宰辅,也不会置身太低,能在内城迎候,已经算是给李恪不小的面子了。

“杜相现在那边?”李恪对马周问道。

李恪既有了这等心机,欲行此等活动,天然就不会再叫上杜如晦,平白给本身添堵了。

“臣杜如晦,拜见殿下。”李恪策马到内城外,杜如晦便抢先拜道。

李恪不在淮南,杜如晦便是淮南首官,可现在李恪东归,杜如晦自但是然地就退居了次席,李恪行事超出他,本就在便宜以内。

李恪翻身上马,上前扶起杜如晦,对杜如晦笑道:“一载未见,蔡国公的身子倒是安康很多,实在是可喜可贺。”

李恪心中正在想着杜如晦的事情,正往扬州内城走着,刚到了内城门下,便也看到了城外等待着的杜如晦。

李恪道:“国公言重了,有国公在此坐镇,纵是本王不在,也是固若金汤,不管是父皇还是本王,都放心肠很。”

李恪尚在盱眙坐镇时,便曾下严令,凡淮南食盐,每斗作价不得过一百八十文,可现在李恪失落不过十余日,并且大水已停,淮南的这些盐行便有放肆了起来,公开将盐价抬至了五百文,超限多矣。

推荐阅读: 人皮信     恋上痞校草     剑尊     我的盗墓生涯     极拳暴君     超神建筑商     炮灰女配大逆袭     穿书之极品小姑姑     写书证道     丞相他怀了龙种     武林大主宰     狗粮:开局千万年修为,老婆白龙女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