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十六章 隋王献玺

我的书架

李靖本觉得能从杨政道的口入耳到甚么值得叫他佩服的来由,可杨政道给出的答案却叫他有些啼笑皆非。

杨政道道:“我戋戋竖子,逃亡北地,万般无法之下才被立为隋王。这隋王之位本就非我所愿,传国玉玺于我也无甚用处,大帅想要,我自当双手奉上。只不过我另有一事还需二位应下我。”

如果杨政道自请放于外埠,李世民也许还会担忧他有东山复兴之心,能够在凝集气力,可他却自请躬耕于终南,就在李世民的眼皮子底下,李世民天然就会放心很多。

作为亡国之君,都城并非是一个好的地点,毕竟天子眼皮底下,说不得那天想了起来,便会要了他的性命,远不如封于州郡来的欢愉安闲。

现在大唐已得天下十余载,渐得民气,所谓的前隋早已被天下百姓所忘记,现在,在天下人的眼中,大唐才是正朔,在这类环境之下,一个杨政道已经掀不起半点波浪。

“蜀王别来无恙。”杨政道见李恪进帐,没有涓滴的害怕和不适,起家对李恪道。

杨政道对李靖道:“我是关中人,父辈、祖辈也都是生于关中,可我本身却从未踏足关中半步,我想去看看。”

谁能想到,如许一个简朴的木盒,内里装着的竟是这天下最为贵重的珍宝?

李靖同李恪对视了一眼,问道:“何事?”

杨政道一个无兵无权的伪隋王,在已经这么晚的时候,能叫李恪和李靖二人如此惦记的,也就是只要那枚意味着皇位正统的传国玉玺了。

李靖闻言,面露忧色,当即对身后的士卒叮咛道:“挖。”

听着杨政道的话,李靖晓得,杨政道的话说的该当不假。

杨政道之子杨崇礼官至户部尚书、弘农郡公,其孙杨慎矜官至御史中丞,父子二人一度掌管太府库藏,位高权重。

一时候,李靖乃至找不到任何来由去回绝杨政道,因为杨政道要的实在是未几,只是他本身的性命,这与他将要支出的传国玉玺来讲实在是太微不敷道了。

当时杨政道便曾来寻过他,奉告李恪他情愿传国玉玺保全本身的性命。

这时李恪想起了一年多前,李恪初被放逐阴山时的场景。

“殿下、大帅,杨政道便在帐内。”前来带路的士卒指着营帐对李恪和李靖道。

李恪听着杨政道的话,渐渐地他终究明白了过来。为何唐史之上,作为伪隋王的杨政道竟得善终,乃至就连的子孙被还一度在玄宗朝担负朝中要职。

实在之前李靖离京之前,李世民也曾与他提及杨政道。

杨政道道:“只要蜀王与大帅点头,玉玺马上奉上。”

杨政道毕竟是前隋皇室,又是少年,杨政道被前军擒拿,唐军倒也没有欺辱于他,而是给关押在了一处营帐当中。

李靖问道:“如此说来,只要我等应下你的要求,你便会将玉玺交出了?”

杨政道说完,又看了看李靖,问道:“这位想必就是唐军主帅,名震天下的李靖李大帅吧。”

杨政道的话说的很平平,就如同他第一次与李恪见面时那般。

杨政道苦笑道:“初度见面,我为隋王,你为质子,现在再见,我为阶下之囚,殿下已是大唐蜀王,这世事情幻,当真无常。”

作为亡国之君,他们的心机倒是不难猜,不过就是想要留下性命,保得繁华,李靖想者杨政道的前提恐怕是但愿大唐赐与他官爵封地,衣食无忧地度过余生。

杨振道道:“灭国之功,多么了得,此战以后,李帅之名当海内皆知了。”

推荐阅读: 侯府商女     校花同桌扮丑,只有我知道     都市之国术无双     五行之最强废脉     全民男神在我家     重生之乱世佣兵     神医下山,开棺有喜     娇宠女主的悠闲人生[穿书]     超级玄门     万里江山一局棋     地铁终末旅行     田地在下,世界在上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