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袁处置可有良策?”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问道。
袁承范回道:“治水之主次何必去看这些奏本,殿下要看的是各地水情。”
【看书领红包】存眷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书抽最高888现金红包!
盱眙本就是楚州下辖一县,洪泽湖更在盱眙以内,算不得甚么名山大川,袁承范不知李恪安知的洪泽湖,但他还是对李恪道:“洪泽湖周遭不过十余里,若汇小流尚可,可要汇转淮水,恐怕还远远不敷。”
昨日,李恪刚获得都水监传来的动静,不过次日早后,淮南各州郡的急信也都日夜兼程地送到了李恪书房的桌案之上,堆积地如小山普通。
李恪想着此事,心中俄然冒出了一个动机,对袁承范道:“诚如袁处置和方刺史所言,楚州水情干系严峻,怠慢不得,本王欲亲往一趟楚州,亲身督导治水之事,袁处置觉得如何?”
袁承范回道:“臣觉得,治淮水水患之首要,当在楚州盱眙。”
李恪自袁承范的手中接过奏本,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袁处置为国为民,辛苦了。”
“诺。”王府卫率应了一声,便下去领着袁承范进了书房。
李恪看着袁承范似有成竹在胸的模样,问道:“袁处置觉得呢?”
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从这一摞高高的奏本中找出了楚州刺史方安的奏本。
“盱眙?这是为何?盱眙有洪泽湖,足可供水转流,岂是首要?”李恪听了袁承范的话,不解地问道。
楚州、濠州、寿州、和州、宣州等沿江河各地州县,乃至就连北临淮水,不在他所辖之下,附属河南道的泗州都给他递来了急信,言及淮水水患之事。
李恪影象中的洪泽湖,烟波浩渺,周遭千里,但那都是五百年后的事情了。
毕竟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各地州县官员的眼中,靠着李恪这颗参天巨木,总比他们本身担着任务微风险要轻易地多。
袁承范道:“处所官员做事,夙来如此,不过殿下也不必忧心。”
袁承范见李恪仿佛有些愣住了,那里晓得他的心机,只当他未能全然明白本身的意义,因而接着解释道:“淮水起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淮河之长,计两千余里,而就在这两千余里的淮水当中,水位最涨的便是转水最急楚州盱眙段了。”
李恪看完楚州刺史方安的奏本,将奏本递到了袁承范的手中,袁承范接过李恪递来的奏本,看了看,对李恪道:“殿下,方刺史之言失实,绝无夸大,此事万不成小觑。”
淮河如若众多,这厥后意味着甚么李恪比袁承范更清楚,他天然不敢有半分粗心和怠慢。然治水之时如果尽数交由方安等处所州县官员,李恪又不甚放心。
淮南每岁运抵关中的粮食多达近百万石,如果淮河水患,今岁没有这百万石粮食,乃至会致关中动乱。
袁承范闻言,当即拜道:“殿下忧国忧民,若能亲往楚州,当为天下百姓之幸。”
袁承范看了看一旁堆积这的奏本,心中已经有了猜想,回道:“但是各处所官员呈禀水患之事的奏本?”
李恪闻言,先是微微一愣,接着才想了起来。
李恪点了点头道:“不错,恰是各处所官员呈禀水患之事的奏本,这些处所官员一个个只顾诉其难处,极尽所能,却都不提及处理之法,看得本王都难断主次了。”
李恪不通水文,更不知该如何治水,当袁承范倒是里手,李恪听的袁承范求见,当即道:“快,请袁处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