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七章 淮水之患

我的书架

袁承范治河多年,不愧是水道能吏,短短数语,便将事情主次厘了清楚。

袁承范在水曹处置一职上一待十年,做事也算兢兢业业,但却一向苦于无人赏识,至今仍无升迁之机,现在淮河水涨,李恪又从天而降,恰是袁承范大展拳脚,博朱紫赏识之时。

李恪闻言,点了点头道:“袁处置之言正和本王之意,然本王行伍出身,如果参军作战或还可堪一用,可治水理河却从未打仗。袁处置乃此中里手,觉得该当如何?”

袁承范回道:“连日暴雨失实俄然,臣觉得抢先通河道,以免水道淤塞至堵,使水不得下贱,其次加固淮河、运河之堤,查空补缺,以免因水位暴涨,河堤败退,再次适时人分散淮水、运河两岸百姓人家,免遭无妄之灾,最后,便是最为紧急之事,今夏之暴雨已降数日,尚不知何时才气止歇,殿下当早备粮草,以免天灾以后再遭天灾。”

李恪不善政务,虽感觉有理,但李恪听着袁承范的话,还是对身边的马周问道:“袁处置之言,宾王觉得如何?”

“诺,臣回衙后马上梳理。”袁承范得令,当即应了下来。

袁承范之言早经沉思熟虑,调度清楚,本来李恪另有些慌乱,不知该从那边动手,听了袁承范的话,也有了几分底气。

李恪为扬州多数督,未兼刺史,主掌东南军事,依例各州郡主官不在李恪治下,但李恪身兼淮南道黜陟大使,奉旨持节,代天巡狩处所,督察一应军政要员,除非真是不肯要本身的脑袋了,不然李恪传见,谁敢不从。

不过李恪听了贺休的话,心中倒也并无不满,此事确在李恪权柄以外,贺休提示李恪也并无不当。

袁承范听了李恪的话,心中猛地一阵冲动。

李恪道:“水情不等人,局势告急,来不及往京中禀奏了,尚书省和工部那边自有本王去知会,你们只需照办便是,千万不得怠慢。”

袁承范当即道:“殿下放心,臣愿为殿下效死。”

两邦交兵,决胜者不过有三,天时、天时、人和,而大唐三者皆占,故而四年前大唐得胜突厥,平北境之患,李世民也成为真正的雄主,天可汗。

可也不知是偶合还是怎的,自打颉利亡故后,大唐的好天时便仿佛完成了它的任务,大唐百姓们的灾害便连番而来。

马周想了想,对李恪道:“袁处置之言主次清楚,闻之甚善,如果能依言而行,水患可定。”

淮河若泛,江淮之间百万人家必将流浪失所,干系严峻,而扬州为江淮之下,亦在此中,李恪不敢有涓滴担搁,马上命令,鼓吹州五品以上及水监一应官属速至临江宫议事,而他本身也下了聆江楼,往正殿而去。

“连日暴雨,淮水暴涨,如果长此下去,恐怕淮水众多,祸及淮南,干系严峻,不知众位可有良策?”局势告急,李恪没有半句啰嗦,待世人到齐,开口便问道。

这话如果自旁人丁中说出,袁承范也许难信,但李恪乃天子爱子,要保举一个五品官又岂是难事。

李恪同袁承范在此一应一答,坐在李恪动手的扬州刺史贺休却皱眉道:“启禀殿下,治河之事向来都是工部之职,如果殿下冒然命令至各州县,恐怕不当啊。”

李恪官拜淮南道黜陟大使,所谓淮南道黜陟大使,察善恶、举纲领,荐举官员升迁贬谪,清肃处所吏治,督官却不治民,并非军政之官。李恪治水,超出职责地点的工部,直接给各地州县官员命令却有不当,恐有越职之嫌。

推荐阅读: 术皇     枯木逢春     娱乐圈之老祖驾到     重生青梅:顾少,晚上好     绝世神农     控尸领主     佛系女秘书[穿书]     名模     瘟仙     罪恶猎魂师     大陆的第一机师     九阴女冠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