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庶子夺唐 > 第四十四章 太子易师

我的书架

李世民身为帝王,本该隐七情,藏六欲,言行公端,他现在当着李恪的面说出这番话,可见李世民气中已对李恪中意甚极。

不过李恪倒是对李世民的点示浑然不觉,仍旧自顾道:“皇兄日前坠马,朝中风声四起,多是倒霉太子之言,臣觉得此中多为包藏祸心之意,祸乱超纲,儿臣觉得父皇万不成信,以免伤我天家父子之情。”

“谢父皇。”李恪道了声谢,站起了身子。

李世民看着李恪,对李恪问道:“恪儿本日来此所为何事?”

李世民强压着心中的绝望,沉声问道:“太子何事与恪儿何干,竟要恪儿亲身来进宫。”

李世民上前,看着李恪问道:“我儿也觉得朝中之言不当?”

李世民双手扶着李恪的肩膀,听着李恪的话,浑身都是一阵暖意,笑道:“此非我儿之过,我儿之言甚是,为全兄弟交谊,有些话你实在不便开口。在朕看来,此事错的不是我儿,是东宫詹事府的那帮臣子,如果他们能有魏征之志,以谏诤为心,太子又何至本日。”

李恪提及谏兄之事,等的就是李世民这句话,李世民之言方落,李恪便道:“太子詹事玄龄公才德兼备,确是环球罕见之干臣,这一点断无可指责,只是玄龄公脾气过分圆和了些,若为谏臣恐怕不当,何况玄龄公身兼尚书仆射一职,省务繁多,东宫之事一定能尽数顾及,倒也不是玄龄公之过。”

只是这些话虽是不虚,如果放在平时,李世民也能听得出来,但现在,在这个关头,李世民如何看着都觉着是句句诛心,似是在暗射、歪曲太子,恨不得将这包藏祸心的上书之人提来面前,重杖三十。

李恪之言方落,李世民的眼中顿时闪过了一丝亮光,李世民只知李恪是为太子而来,他却没想到李恪竟是为了回护太子而来。

这封密奏所禀,细心讲来,所言确也不虚,太子李承乾身为国本之重,自需谨言慎行,方是该当,可李承乾却先失其德,再失其行,全无人君之相。有李世民文武双全,珠玉在前,李承乾这个储君实在显得过分不堪了些。

反倒是李恪的话,真正地说进了李世民的心中,在李世民看来,李恪肯以身家性命作押,力保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可见李恪一片热诚,手足情深。

李世民同李恪说话,乃是父于子,君于臣,他竟用上了“亲身”二字,也算是在点示李恪了。

李世民闻言,心中一阵切痛,他最为担忧地事情毕竟还是要产生了。李世民不怕朝中大臣弹劾李承乾,李世民最怕看到的倒是诸皇子兄弟失和,手足相残。

李恪当即膜拜于地,对李世民昂首道:“儿臣情愿身家性命为皇兄作保,皇兄失行,不过一时之举,盖因幼年,只消父皇并东宫诸位徒弟多加管束,皇兄必能向好,还望父皇勿以皇兄之行生怒,生易储之心,伤父子之和。”

不过此事固然一时候查不出端倪来,然既是弹劾太子,必涉储位之争,造势之人必有背工,李世民也在宫中等着,等着谁最早坐不住,暴露了马脚来。

但这一封奏本还不是最为致命的,致命的是跟着这封密本进宫,朝中表里在故意人的煽动之下,仿佛已有太子德不配位,该当拔除的风声。

李恪道:“儿臣来此乃是为朝中弹劾太子之事。”

但自李承乾被弹劾的动静出来后,众位皇子中,李恪是第一个主动来见他的,李世民又如何不担忧。

所谓以身家性命作保,不过是李恪送到嘴边的取巧之言罢了,说了也是无碍,难不成将来李承乾再次失行,李世民还能是以惩罚李恪不成?

推荐阅读: 最强作弊码     重生俏媳有点田     艺术人生     仙王神医     大国医     都市武王     隐龙惊唐     演武天下     悍妃倾城:异能大小姐     我们是恋爱的人     饿狼总裁温柔宠     春风一度共缠情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