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于志宁上来便要去官,本来竟是太子做差了事情,于志宁这是借去官之说奏太子之失来了。
可就是如许一个李世民本来寄予厚望的太子,竟干出了这等荒唐之事,李世民的心中怎能不惊,怎能不怒。
此事李承乾做的埋没,再加上李承乾身份在此,旁人也不敢多言,故而长安城中鲜少人知,但东宫属臣于志宁身为太子左庶子,东宫门下坊主官,李承乾的行迹又岂能全然避地开他?
如果平常,于志宁入宫拜见李世民,禀奏要事,必是以中书侍郎自称,现在于志宁自称以太子左庶子,所奏之事天然就是干系李承乾了。
自打当初李元昌同李恪难堪后,李世民对本身的这个胞弟早有不满,现在又事涉李承乾,李世民对李元昌的不满便更甚了。
一次能够,两次能够,三次也能够,但于志宁不是瞎子,李承乾夜不回宫的次数多了些,于志宁天然就看出了端倪。
“臣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拜见陛下。”于志宁一进殿中,便对李世民俯身拜道。
于志宁性子最急,当于志宁查出李承乾连夜宿于青楼的时候,心火大盛,乃至连写奏折的工夫都等不及了,立即便进了宫。
李世民正在批阅新送进宫的奏章,一听得于志宁的称呼,便模糊猜到了于志宁求见所为何事。
公然,于志宁这么一说,李世民当即问道:“不知太子所为何事,竟叫仲谧如此大动兵戈。”
不过李恪为亲王,大唐亲王多霸道,只要不去逼迫良善便是算是贤达了,再加上李恪早有风骚之名在外,这些事情传到了长安,长安城的百姓也大多是当作一段风骚佳话听听也就是了,算不得甚么大事,动不了李恪的筋骨。
贞观六年李世民驾幸岐州,身不在长安,便是李承乾以太子身份留京监国。当时李承乾办事颇得章法,有条不紊,深得李世民赞成。
李元昌同李承乾走的极近,又记得李承乾信赖,李承乾对李元昌的话几近是言听计从,乃至都听不进了于志宁的奉劝,于志宁早有不满,借此机遇,天然就将李元昌抖落了出来。
于志宁回道:“太子垂死女色,念栈青楼,已持续数日夜不回宫,宿于妓坊,长此下去,如何了得。”
于志宁为李世民气腹,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于志宁便是天策府处置中郎,颇得李世民仰重,竟以太子教业相托。
乃至李世民为了种植李承乾,一度着陆德明、孔颖达、长孙祥、褚亮等一众鸿儒之臣教诲李恪治学,可谓用心良苦。
近些天来,太子李承乾经常夜出东宫,在数位侍从陪侍之下前去平康坊撷玉楼夜宿,整夜未归。
于志宁出自鲜卑万纽于氏,其曾祖于谨乃西魏八柱国之一,祖父于义乃前隋上柱国、潼州总管,是地隧道道的关陇门阀后辈,也是李世民留给李承乾的干臣之一,李世民对于志宁在东宫的作为自是寄予厚望。
于志宁回道:“汉王李元昌。”
兴州远在汉中,相距关中数百里,李世民将李元昌遣去汉中为官一是为惩戒李元昌,二便是为敲打李承乾,要他好自为之,勿要再行错事。
并且现在长安城中天子李世民的心机已不全在李恪的身上,更多的还在太子李承乾。
于志宁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太半夜宿青楼,整日只知喝酒取乐,每到白日读书之时,便是一副昏沉欲睡之态,亦或是告病不出,躲在内殿熟睡,现在太子的课业已月余无甚长进,臣是看在眼中,急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