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爷点点头,深有同感。
“本王想着,她既然是臣女,那宗室的一应份例就都分歧用。干脆让她在净衣庵领一个法号,带发修行一年,为先皇后诵经祈福。”
两家本来就素有来往,司岚笙去一趟毫不打眼。
这本来不是甚么大事,吴尚书揣摩圣心,不如顺势赞美英烈皇太后的功德,一举两得。
做下如许的功德,不让对方承情如何行。
别人临时非论,她哪一点不如宋丽云了!
“儿子明日就挑了厚礼,去拜谢吴大人。”
端王爷将方锦书被先皇太后托梦一事讲了一遍,道:“皇上命我动手此事,让方家闺女入净衣庵为英烈皇太后祈福。”
男学那边有方梓泉,和别的几家的子孙,另有一名是凭借在宋家才气进入这个书院的豪门学子。女学这边入复选的有方锦晖、方锦书、唐元瑶、吴菀灵、宋丽云。
他还是头一次传闻此事,没想到方家闺女逃出来的背后,另有这么一个故事。英烈皇太后身份尊崇,既然皇上已经允了,宗正寺如果没把这件事办好,少不得会挨批。
先帝已逝,他要想持续过他的繁华王爷日子,天子是千万不成获咎的。
“既然如此,想必在皇上心头对她此举是非常赏识的。但到了王爷这里,她却成了带发修行的女修士,王爷您说是不是不当?”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吴尚书心下了然。就算对方亲口承诺了,也要看详细是甚么事情。但不管如何说,有端王爷的这句话老是好的。
这件事,方孰玉跟他商讨过,他并不附和,是方孰玉一力主张。
转眼到了第三日,修文坊书院通过初试的名单发了下来。
“鼓吹先皇太后过往功劳,并用方家闺女一事来告之天下臣民,英烈皇太后在冥冥当中保佑着我高芒子民。”
她心底有恨,见众女纷繁起家向几名当选的女子恭贺,她也强忍心头痛苦,说了几句祝贺的话才退下来。
端王爷说出他的难处,吴尚书道:“你且容我想想。”
“如此,她入净衣庵为先皇太后净榻扫尘,诵经祈福以报答恩情,就顺理成章了。”
他这句话,倒和之前吴尚书那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还请吴尚书见教!”有求于人,在言语当中他也谦恭了很多。
不错过任何一个机遇,收罗人脉结下善缘,这几近成为了吴尚书如许宦海老狐狸的本能。
端王爷抚掌笑道:“善!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