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水出轵县南原湛溪,俗谓之椹水也。是盖声形尽邻,故字读俱变同于三豕之误耳。其水自溪出,南流。
又南,迳平陶县之故城东,西迳其城内,南流出郭。王莽更曰多穰也。
洞涡水
湛水又东南迳邓,南流注于河,故河济有邓津之名矣。
文水出文谷,东径大陵县故城西,而南流,有泌水注之。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高山,东南注文水。
文水出大陵县西山文谷,东到其县,屈南到平陶县东北,东入于汾。
东过其县北,又东过波县之北。
县故秦置也。汉高帝更封沂阳侯婴为侯国,王莽之兹同也,魏黄初二年,分太原,复置西河郡,晋徙封陈王斌于西河,故县有西河恭王司马子盛庙。碑文云:西河旧处山林,汉末扰攘,百姓失所。魏兴,更开疆宇,豆割太原四县,觉得邦邑。其郡带山侧塞矣。王以咸宁四年改命爵土,其年十仲春丧国。臣太农阎崇,离石令宗郡等二百三十四人,刊石立碑,以述勋德,碑北庙基尚存也。
水注文湖,不至汾也。
刘琨之为并州也,刘曜引兵邀击之。合战于洞涡,便是水也。
文水
东过其县南,又东入于汾水。
湛水南迳向城东,而南注。
原公水
又东入于汾。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
湛水
又东过毋辟邑南。
文水又东南流,与胜水合。水出西狐岐之山,东迳六壁城南,魏朝旧置六壁于其下,防离石诸胡,因为大镇。太和中,罢镇,仍置西河郡焉。胜水又东,合阳泉水。水出西山阳溪,东迳六壁城北,又东南流,注于胜水。胜水又东,迳中阳县故城南,又东合文水,文水又东南,入于汾水也。
原公水出兹氏县西羊头山。东过其县北。
洞过水出乐平县西北。其水西流,与南溪水合。水出南山,西北流注洞过水。
文湖水又东,迳中阳县故城东。按:《晋书隧道记》、《太康地记》,西河有中阳城旧县也。
又西北,黑水西出山,三源合舍,同归一川。东流南屈,迳受阳县故城东。按《晋太康地记》,乐平郡有受阳县。卢谌《征艰赋》所谓历受阳而总辔者也。其水西南入洞过水。
湛水出河内轵县西北山。
湛水自向城东南,迳湛城东,时人谓之椹城,亦或谓之隰城矣。溪曰隰涧,隰城在东,言此非矣。《后汉?郡国志》曰:河阳县有湛城,是也。
沼水分为二派,北渎,即智氏故渠也。昔在战国,襄子保晋阳,智氏防山以水之,城不没者三版,与韩魏望叹於此,故智氏用亡。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以周园溉。汉末,赤眉之难,太原郡掾刘茂,负太守孙福,匿于城门西下空穴中。其夜奔盂,便是处也。东南出城流,注于汾水也。其南渎,于石塘之下伏流,迳旧溪东南出,迳晋阳城南。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流,入于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