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过新息县南。
卷三十
水出六安国安风县穷谷。《春秋左传》楚救灊,司马沈尹戍与吴师遇于穷者也。
庐江,故淮南也。汉文帝十六年,别觉得国。应劭曰:故庐子国也。决水自舒蓼北注,不于北来也。安风东北注淮者,穷水矣,又非决水,皆误耳。淮水又东,谷水入焉。水上承富水,东南流,世谓之谷水也。东迳原鹿县故城北,城侧水南。谷水又东迳富陂县故城北,俗谓之成闾亭,非也。《地理志》:汝南郡有富陂县。建武二年,世祖改封平乡侯王霸为富陂侯。《十三州志》曰:汉和帝永元九年,分汝阴置,多陂塘以溉稻,故曰富陂县也。谷水又东,于汝阴城东南注淮。淮水又东北,左会润水,水首受富陂,东南流为高塘陂,又东,积而为陂水,东注焦陵陂。陂水北出为鮦陂,陂水潭涨,引渎北注汝阴,四周隍堑,下注颍水。
比水出比阳东北太胡山,东南流过其县南,泄水从南来注之。
王莽改名朝阳为厉信县。应劭曰:县在朝水之阳。目前水迳其北而不出其南也。盖邑郭沦移,川渠状改,故名旧传,遗称在今也。
均水出析县北山,南流过其县之东。
《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民风通》曰:南阳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也。淮,均也。《春秋说题词》曰:淮者,均其势也。
比水于冈南,西南流,戍在冈上。比水又西南,与南长坂门二水合。其水东北出湖阳东隆山。山之西侧有《汉日南太守胡著碑》。子珍,骑都尉,尚湖阳长公主,即光武之伯姊也。庙堂皆以青石为阶陛。庙北有石堂。珍之玄孙桂阳太守玚,以延熹四年遭母忧,于墓次立石祠,勒铭于梁,石字倾颓,而梁字无毁。盛弘之觉得樊重之母畏雷室,盖传疑之谬也。隆山南有一小山,山坂有两石虎相对夹隧道,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水西南流,迳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蓼国也。《竹书编年》曰: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者矣。东城中有二碑,似是《樊重碑》,悉载故吏人名。司马彪曰:仲山甫封于樊,因氏国焉。爰自宅阳,徙居湖阳,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家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东西,赀至百万。其兴工造作,为无穷之功,巧不成言,富拟封君。世祖之少,数归舅家,及之长安受业,赍送乃至。世祖即位,追爵敬侯。诏湖阳为重立庙,置吏奉祠。巡祠章陵,常至重墓。其水四周城溉,城之东南,有《若令樊萌、中常侍樊安碑》。城南稀有碑无字。又有石庙数间,依于暮侧,栋宇崩毁,惟石壁罢了,亦不知谁之胄族矣。其水南入大湖,湖阳之名县,藉兹而纳称也。湖水西南流,又与湖阳诸陂散水合,谓之板桥水,又西南与醴渠合,又有赵渠注之。二水上承派水,南迳新都县故城东,两渎双引,南合板桥水。板桥水又西南与南长水会。水上承唐子襄乡诸陂散流也。唐子陂在唐子山西南,有唐子亭。汉光武改过野屠唐子乡,杀湖阳尉因而地。陂水清深,光武后觉得神渊。
白水
均水
又西至新野县,南入于淯。
粉水
粉水导源东流,迳上粉县,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簪山。东北过桐柏山。
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