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又东迳瞿巫滩,即下瞿滩也,又谓之博望滩。左则汤溪水注之,水源出县北六百馀里上庸界,南流历县,翼带盐井一百所,巴川资以自给。粒大者,方寸,中心隆起,形如张伞,故因名之曰伞子盐。有不成者,形亦必方,异于常盐矣。王隐《晋书隧道记》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觉得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盐成,盖蜀火井之伦,水火相得乃佳矣。汤溪下与檀溪水合,水上承巴渠水,南历檀井溪,谓之檀井水。下入汤水。汤水又南入于江,名曰汤口。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其间三十里,颓岩倚木,厥势殆交。
江水又东,彭水注之。水出巴渠郡獠中,东南流迳汉丰县东,净水注之。水导源出西北巴渠县东北巴岭南獠中,即巴渠水也。西南流至其县,又西入峡,檀井溪水出焉。又西出峡,至汉丰县东而西注彭溪,谓之净水口。彭溪水又南,迳朐忍县西六十里,南流注于江,谓之彭溪口。江水又东左迳朐忍县故城南。常璩曰:县在巴东郡西二百九十里,县治故城,跨其山阪,南临大江。
江水东迳阳关巴子梁,江之两岸,犹有梁处,巴之三关,斯为一也。延熙中,蜀车骑将军邓芝为江州都督,治此。江水又东右迳黄葛峡,山高崄,全无人居。
北岸山上有神渊,渊北有白盐崖,高可千馀丈,俯临神渊。土人见其高白,故因名之。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秽渊中,寻即降雨。常璩曰:县有山泽水神,旱时鸣鼓请雨,则必应嘉泽。《蜀都赋》所谓应鸣鼓而兴雨也。峡中有瞿塘、黄龙二滩,夏水答复,沿溯所忌。瞿塘滩上有神庙,尤至灵验。刺史二千石迳过,皆不得鸣角伐鼓。商旅高低,恐触石有声,乃以布裹篙足。今则不能尔,犹飨荐不辍。此峡多猨,猨不生北岸,非唯一处,或有取之,放著北山中,初不闻声,将同狢兽渡汶而不生矣。其峡,盖自昔禹凿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又东过鱼复县南,夷水出焉。
江水又东,会南、北集渠,南水出涪陵县界,谓之于阳溪。北流迳巴东郡之南浦侨县西。溪硖侧,盐井三口,相去各数十步,以木为桶,径五尺,修煮不断。
强水即羌水也。宕渠水即潜水、渝水矣。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郡隶梁州,晋太康中立,治汉中。县南去郡八百馀里,故属巴渠。西南流历巴中,迳巴郡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便是水也。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于江州,则永宁郡治也。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蹇胤之讼,复为巴郡,以严颜为守。颜见先主入蜀,叹曰:独坐穷山,放虎侵占。此即拊心处也。
江水又东迳涪陵故郡北,后乃并巴郡,遂罢省。江水又东迳文阳滩,滩险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