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略思忖,便感觉热血沸腾,这可不是一个小事情,做好了,但是要万古流芳的。
貌似也不能这么看。
朱熹略沉吟,就点头道:“官家,草民年幼,还不懂如此才气求万世承平。只是草民想来,历代法律一定不严明。只是天长日久,不免背叛初志,乃至于南辕北辙,大相径庭。说到底,还是要落在人上面。”
“朕的身边没了寺人,却也不能没有办事的人……朕筹算遴选几个学问品德都好的臣子,构成内阁,替朕办理宫中事件,清算奏疏。”
“回官家的话,自从衍圣公修书以来,吕相公修法,赵相公公布朝廷新规……只需求多读读邸报,天然能悟出官家的情意。”
世人一愣,特别是政事堂诸公,更是大惊失容。
“哈哈哈!”
“启奏官家,草民年幼无知,又不通朝政,只怕临时还不能胜任。草民大胆,想请官家准予草民再读几年书,多学一些事理,再来给陛下尽忠!”
然后持续扣问,如果孀妇无依无靠,活不下去,能不能再醮?
不得不说,朱子的脑袋瓜子,就是和浅显人不一样。
很冤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