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百两银子,陛下是收,还是不收?
面对大怒的赵佶,童贯和朝臣们,天然不再言语。
寺人失势,国之将亡,此乃历朝历代总结出来的经历经验。
赵桓眉头轻挑,肆无顾忌的笑谈:“臣子?媪相只需自称臣便可,可莫要随便以臣子自居,免得让人笑话。”
本日小苑诗会,究竟是三喜临门,还是丧事丧办,恐怕已成定局。
此言一出,上至国君,下至朝臣,眼神无不透暴露一抹迷惑,这厮的脸皮究竟有多厚?
赵桓倒好,一口下去,连点残余都不剩。
“朕本日来艮岳,可不是看你们撒泼打滚。”
“谢陛下,这些都是儿臣应当做的。”
感遭到四周幸灾乐祸的目光,赵桓却不觉得然。
五百两银子,无异于打发叫花子,明赏暗贬。
“谁若再扰朕之雅兴,严惩!”
纵观泱泱中原五千年汗青,寺人之多,数以百万计,也不就是只出了郑和,王承恩,高力士等无能之臣?一巴掌都能数得过来。
骂童贯宦官干政,乱大宋国本,斥赵佶重用寺人,自掘宅兆。
不出童贯所料,赵佶虽恨不得掐死赵桓,但大要却假装甚是豪气,大手一挥:“定王筹办小苑诗会有功,这五百两银子赏你了。”
这良品率,低的吓人,乃至能够作为惯例,底子不敷以参考。
童贯底子没有想到,赵桓随便“捡”的大头兵,竟如此骁武。
怎何如赵桓是皇宗子,童贯纵使痛恨至极,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不敢劈面辩驳。
在场的大臣,早就看破了,赵桓就是看童贯不扎眼,每次见面,都要把童贯骂的狗血淋头,无地自容。
此事,只要内廷晓得。
“这五百两银子,儿臣就替陛下,捐给易州百姓了。”
就在统统人都以为,赵桓会自惭形秽之际,这家伙竟然厚颜无耻的拱手作揖,甚是感激的接管了。
“不知定王,为陛下筹办的厚礼,何时送到?”
童贯更是对劲至极。
童贯内心暗骂赵桓贪赃枉法,就算是以童贯的手笔,也顶多吞下一半,留给赵佶一万五千两银子。
童贯手握兵权,比谁都清楚,疆场的残暴险恶!
震惊之余,他第一时候命令,派兵截杀。
看着童贯那副憋屈相,赵桓毫不粉饰脸上的笑意。
童贯神采阴沉下去,冷冷回应:“去不去太原府,由陛下决计,我等身为臣子,只需受命行事便可。”
“媪相如何如此存眷易州?难不成媪相不筹算去太原府上任了,转而想去易州分一杯羹?”
宋金大战已成定局,金国雄师集合兵力,主攻太原府,已经是朝堂公认的究竟。
但岳飞手里却只要二十一个重甲战卒,能够创下如此豪举,不敢说前无前人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当世无双!
恰好这个时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赵桓非要推行甚么,易州决斗论。
“够了!”
赵佶和童贯,皆是眉头一皱。
两边战损为……零比三百……
世人本觉得赵桓会借坡下驴,成果……
“旬日之期已到,小苑诗会结束前,若定王承诺之事未能兑现,便是朕赢了!”
现场的朝臣,无不透暴露戏谑目光,没人信赖,赵桓能把承诺的二百叛党魁级,带回汴京。
不出世人所料,童贯直接气的神采乌青,紧紧攥着拳头,恨不得将赵桓生吞活剥。
赵桓直接眉头一挑:“两位王爷?莫非诸位感觉,本王和媪相,并驾齐驱,职位不异?”
妈的!
童贯模糊嘲笑,凡是陛下犒赏金银,起码也要千两以上。
只不过是饮鸩止渴,明知是毒,也要硬着头皮,大口大口吞咽,图一时之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