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希在信中建议杨广在河北主动反击,集合精兵强将给留守东线之突厥军队以最峻厉的打击,尽最大能够逼迫西北沙钵略调兵东援,从而减轻朝廷在西北面对的压力。同时,杨尚希也申了然因为时候紧急,他和虞孝仁又是于长安城外驿站中相逢,才获知突厥主力大肆打击西北的,未及向朝廷禀奏,即先行致信于杨广,所说当否,还应以朝廷正式诏命为准。
“你且退在一旁,待本王看罢手札,再向你问话。”杨广向赵才叮咛一声,命人从赵才手中接过手札,呈上观瞧。
更加令杨广心中平增了一份底气的是,因为到达集结于雁门关外的隋甲士数已增至了三万,对留守白道州之突厥一部保持了绝对上风,既可集结充沛兵马对白道州展开狠恶守势,又能留下充足兵力力保雁门关不失,恰是所谓进退自如。
杨尚希是当年三总管兵变之时,父皇杨坚委以重担,亲率宗骑骠团镇守潼关的杨氏栋梁,其文韬武略堪与清河郡公杨素比拟肩,向为世人所推许,怪不得王韶、李彻等人会敏捷做出增兵雁门关的决定,本来本源出自杨尚希的这封手札呀。
本身才率军到达雁门关大半天的时候,王韶和李彻竟然接踵而至,又带来了两万兵马!
杨广却因为在王韶和李彻到来之前,李雄执意恪守不出,此时成心冷酷于他,遂面向李彻问道:“齐安公可愿当此重担,率军剿袭白道州,立下对突厥反攻的首功?”
“李将军方才所言无差。”王韶捻须浅笑着答道,“下官和张仆射、李将军构和,牵挂王爷的安危,同时也假想着雁门关地处敌我两邦交界,一旦王爷决意出关与突厥对战,所领一万兵马能够不敷调用,便干脆将新招募的其他两万兵马尽数带了来,以供王爷调派。”
杨广听得段达的进言,在心中又将敌我两边的兵力做了一番预算,正要开口说话,忽见张须陀大踏步走进帐来,抱拳禀道:“启禀王爷,现在王韶仆射和李彻将军带领二万兵马前来声援雁门关,王仆射和李将军现在辕门外求见。”
杨广闻讯,心中一喜,盯了段达一眼,站起家亲身迎出了帐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