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方才周摇所说,攻陷白道州的突厥兵力不过四万人马,六叔带出关的就有八万人马,我再派李彻率两万人马出关策应的话,应当不成题目吧。”杨广猜疑不解地昂首看着安如溪,说话的语气已不似方才那样果断了。
半天后,杨爽带领着打击都斤山的两万隋军也撤回了五原城,两支隋军汇合一处,总计约六万人马,分南北两面安下大营,开端了与南北两路突厥军队的艰巨对峙。
安如溪站在杨广身后,悄悄地听罢周摇的禀报,趁张威、王韶、李彻等人未到之时,俯下身来,低声问杨广道:“王爷筹算如何应对关外局势呈现的窜改呢?”
杨广碍于周摇是杨爽麾下大将,不便对他过量地怒斥,遂边命人将周摇带下好生安设将息,边传请两位行台仆射并李彻来小院构和应对之策。
听到关外有人带回告急军报,杨广惊地立马从榻上挺直了身子,即命鲜于罗带周摇来见。
因为之前在攻取五原城一役中,五原城南门已被雍虞闾命令完整烧毁,五原城南面已无险可据,杨爽便命军士日夜不断地在他的大营前后挖出了两道深一丈、宽三丈的壕堑,以代替城墙,布下两道禁止突厥军队打击的樊篱。而他为了提振、鼓励军中士气,本身亲身坐阵于两道壕堑之间的大营当中,以显现誓死死守五原城的决计和信心。
“天然要不吝统统代价出兵关外,策应六叔安然撤回雁门关来喽。”杨广未假思考地答道。
“我还没有考虑全面。不过,依我看,王爷也不必过于替卫王感到担忧。卫王久经疆场,且麾下有八万之众,纵使沙钵略十数万主力雄师尽数回援五原,以卫王所统兵力,支撑个三五旬日,该当作获得吧。为稳妥起见,还是请王爷先安下心来,听听两位行台仆射和齐安公对此持何观点,再做定夺吧。”安如溪见杨广一时恼将起来,忙向他讲解道。
历经整整两天三夜,在支出了数千名隋军将士生命的代价后,杜彦不负杨爽所托,硬是在数万突厥铁骑的进逼下,将大部分隋军将士安然无恙地带回了五原城外。
杨爽率军一撤回五原城,当即就接连派出多路标兵刺探动静,并按照敌军南北两路兵力的多寡,将中军帅帐安扎在了五原城南门外,重点防备来自南路突厥救兵对五原城建议的进犯。
“你是说要我见死不救,眼睁睁地看着六叔带领的八万人马被突厥南北夹在当中而不派军设法救援?”杨广猛地坐直了身子,抬大声音诘责安如溪道。
两路隋军在五原城汇合,抓紧设防的同时,第二可汗庵逻带领着其部族七万雄师也赶到了五原城外。如许一来,除窟合真带领的攻占白道州的四万突厥主力以外,集结于五原城南面的突厥兵力总数就达到了八万之众,加上北面处罗喉和雍虞闾麾下所剩一万多人马,突厥以九万人马,兵分南北两面,将杨爽所率的六万隋军便围困在了北距雁门关三百里以外的五原城。
“你的意义,这也不可,那也不可,依你之见,又该如何应对关外呈现的窜改呢?”杨广对安如溪劝止他出兵出关策应杨爽大为不满,沉着脸冲她发牢骚道。
周摇被李雄差人护送回并州,赶来行台衙署求见杨广时,杨广正在萧萧、瑟瑟两名侍女的奉侍下,半躺在廊下眯缝着眼睛,抚玩安如溪调教“黑将军”。
在数万突厥铁骑的步步紧逼下,杜彦批示着四万步军,既要反对染干所部绕过隋军方阵,驰援都斤山,又要时候防备着来自正面突厥铁骑俄然建议的奔袭、抵触,还需加快速率向五原城撤退,其难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