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楚了?”太子问。
阿箫道:“未几。不过,谢嬷嬷说爷每月都有俸银,月初发放。”
“谢嬷嬷昨儿给奴婢了。”阿箫道,“谢嬷嬷说之前是孙嬷嬷管账,奴婢粗粗看一遍,不出您所料,账目特别乱。有些花消项目,奴婢长这么大听都没传闻过。”
“那就叫张起麟把剩下的银子和爷的俸禄交给你,今后用银子从你这边支。”石舜华道,“张起麟如果敢犹踌躇豫,叫他来见我。”
七八斤的大鲤鱼腹中塞满羊肉,石舜华本觉得起码得剩一半。但是等她吃个八分饱,长长的鱼形碟子上只剩一副鱼骨架。
石舜华想了想:“我先前听爷说,四弟想管他要怀表给他福晋,赶明儿你挑个不起眼的怀表送畴昔,免得太决计。”
“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之称。”太子道,“那边的大米也不错。不过,最好的还是黄河鲤鱼。”
蒲月初的都城另有点凉,赶高低雨天,屋里阴冷阴冷的。太子也没推让,只是一想到黄河水患,顿时感觉羊肉汤索然有趣。
“宁夏城是很敷裕。”胤禛道,“可惜再过两三个月又到大水众多的时候,苦了山东、江苏两地百姓。”
胤禛“嗯”一声,接过寺人递来的毛巾擦了擦衣袍上面的水滴,“这雨如何越下越大啊。”
石舜华:“这么大的鱼我们吃不完。到东配房就说爷叫你们送的。”
“西洋贩子不肯意, 我们就找布羽士。”石舜华想了想,“来自西洋的布羽士即便不晓得如何制钟表,打小在西洋长大,应当传闻过一点。布羽士把他们所晓得的奉告我们的工匠,我不信连司南和地动仪都能揣摩出来的人,会被小小的自鸣钟难倒。”
刘嬷嬷看到小孩满眼希冀,家中也有几个孩子的刘嬷嬷鼻头一酸:“阿哥不会死的。阿哥好好喝粥,乖乖吃肉,今后会比二阿哥结实。”
“咱家的六十抬嫁妆找出来了。”阿箫道,“只是箱子里的东西,奴婢不晓得该放在哪儿。”
太子并不是重口腹之欲之人,见事出有因,便问:“大阿哥也是吃的这个?”
“福晋,揣摩出司南和地动仪的两位早已作古。”太子提示她, 随即又说:“不过, 倒是能够一试。外务府匠人做出的天球仪,西洋人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也很吃惊。有布羽士帮手, 说不定外务府的工匠真能揣摩出自鸣钟和怀表。”
“会的。”石舜华从未想过甚么都奉告太子,“当初开金银楼,是我和额娘一起选的铺子和掌柜、伴计。大嫂和二嫂不懂铺子里的事,大哥和二哥公事繁忙得空顾及,妾身在家时一向是妾身帮额娘打理铺子。堂堂杂货店刚开起来的时候,妾身隔三差五就会去店里一次,金玉合座店的掌柜都熟谙我。”
石舜华眉头微皱:“爷筹算叫外务府的工匠做?”
石舜华见两位嫂子这么有眼色,筹办金饰时,非常风雅的送两人一套头面。
石舜华往四周看了看,书房里没有空位:“黄金和珍珠、玉石抬东次间,银子放西厢。阿箫,东宫帐本拿到了吗?”
连着吃几天燕窝和鸡蛋羹的大阿哥一看到鱼肉,眼中一亮:“我能够吃鱼肉?嬷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