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绥代言:“舍弟说:正有此意。”
李季兰闻言鼓掌,大喜道:“妙极妙极,光有古琴吹打,未免单调了些,不若叫鹭云楼的鼓乐队前来伴奏,一起热烈一下。”
沈缙指下曲调俄然一变,仿佛也在照应她的歌声,白衣金面的女郎再领唱:
“舍弟说,她谈此曲时,如有想要和声唱辞之人,固然唱来,不必拘束。”
弹到第十八拍序幕时,全场都堕入了如痴如醉的状况,听得入了神,除了琴声,落针可闻。及至吹奏结束,余音绕梁,让人回不过神来。好半晌,才在沈缙沈绥的动员下,响起了热烈的喝彩掌声。
不是沈绥,又是何人?
除却楼高以外,鹭云楼最着名的就是顶层的露台。鹭云楼最高的露台,又被文人们文雅地称作“鹭台”, 上无覆顶之物,乃是全开放式露台,面积宽广,可同时包容百人不嫌拥堵。每逢夏季, 或有皇亲国戚来此乘凉,露台之上,竖起临时性的木柱,搭建起凉棚,曼纱垂帘,冷风拂动,置身此中,非常舒心。鹭台之上,常常停止各种百般的活动,或文人骚人在此斗诗词,或江湖侠客在此斗刀剑,或棋道妙手在此手谈厮杀。另有就像本日,乐律妙手在此斗琴吹打。
沈绥冷静肃立在沈缙身边,《胡笳十八拍》她听琴奴弹过无数遍,曾经还和过声,唱辞如泣如诉,也是演唱艺术中的高难曲目。《胡笳十八拍》是董庭兰的成名曲,是他最善于的曲目。时人有诗云: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沉沉飞乌黑。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sè)。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言迟更速皆应手,将来去旋如有情。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逼真地写出了董夫子入迷入化的琴艺。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东风不了解,何事入罗帏?——李白《春思》
鹭云楼本就命鼓乐队待在楼下,一旦呼唤,便能上楼。因而很快,鼓乐队就来了,琵琶手、羯鼓手、箫笛手,一名位乐手,面露镇静之色,搬了墩子占有了鹭台的一隅。对他们来讲,本日能与董庭兰这等大师合奏,真是走了大运,死而无憾了。
3、《胡笳十八拍》:确切是古琴曲,且有配套的歌辞,不是胡笳曲。由蔡文姬所作,反应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其他人知难而退,可不敢与李季兰和声,免得透露自家水准。却不防,人群中,忽的响起了另一个清雅微凉的女声,唱得竟然完整不比李季兰差,完美地切入了第五拍当中,与李季兰和声,一向唱到了第十六拍,垂垂收声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