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暮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遥见神仙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李颀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涣散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弟子韩幹早入室,亦能画马穷殊相。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柳宗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仆人忘归客不发。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青冥浩大不见底,日月晖映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繁而来下。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李白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丹青填青红。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到处闻。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馀难同。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良相头长进贤冠,虎将腰间大羽箭。褒公鄂公毛策动,英姿飒爽来鏖战。
走马川行馈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森然魄动上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人生活着不称意,明朝披发弄扁舟。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泛动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门路,出入高低穷烟霏。
幹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
岑参
烟销日出不见人,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登高壮观六合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楼阁小巧五云起,此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整齐是。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露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紫盖连款接天柱,石廪腾掷堆回禄。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经心中无穷事。
韩愈是唐朝古文活动的倡导者,被先人尊为“唐宋八大师”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先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师”。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2]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实际,对先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韩愈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陈子昂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孤单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山石荦确行动微,傍晚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