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问的想问的都已经问完,虽说答案不尽如人意,可沈光已经感觉够满足了,起码他已经晓得在镖局这件事情上,李隆基已经默许了,这就是天大的好动静,不能苛求更多。
见李隆基盯着本身,杨玉环笑了起来,固然是夏季,可她身着红衣,还是鲜艳如花,美艳不成方物,如果就这么去平康坊,不知会招惹多少狂蜂浪蝶。
“有甚么委曲不委曲的,伴君如伴虎,倒是沈郎此去,需得谨慎谨慎,贤人身边,行差踏错一步,便有杀身之祸……”
“既然如此,那便委曲封兄了。”
“沈郎真是一点都不怜香惜玉啊!”
送走李隆基后,封常清回到府中才朝沈光道,“沈郎,说实话,刚才某但是怕得要死!”
“对了,李兄,不知本日你来找某,可有何事?”
“三郎如何返来了。”
“沈郎,你不必如此,当今贤人乃是明君,等都护入宫禀明贤人,说不定贤人会答应四镇良家子参军呢?”
沈光亮白想让朝廷来鞭策移民安西是几近不成能的事情,那些从兼并地盘中获得人丁财产的处所豪强和公卿世家是不会让如许的事情产生的,就算是李隆基,也没法和“天下人”做对。
他已经老了,没丰年青时克意改革的勇气,也不想再折腾了,镖行倒是无妨让沈光罢休去做,好歹也是能为朝廷减轻些军费用度,也能给那些老兵们条前程。
“善。”
“沈郎,这不一样,突厥早已势弱,那些投奔大唐的突厥人都是无根之萍,但是安西境内,小国浩繁,传国数百年者比比皆是,朝廷必然会有所顾虑。”
“沈郎能有此心,足以赛过天下九成官吏,何不留在长安城为官?”
“封兄,待会儿平康坊去不去?”
“贤人赐婚,某天然不敢违逆,如果王家娘子情愿随某回安西自是最好,如果不肯便留让她留在长安城吧!”
沈光应了一声,然后便去换衣服了,既然要去平康坊,总不能穿得平平无奇。
“沈郎,你想得虽好,但是这事情做起来可不轻易,就算朝廷下了诏令,有多少百姓情愿呼应,这万里迢迢地一起迁徙又是多么艰苦。”
“李兄,这长安虽好,但终非某的故里,更何况宦海险恶,某可对付不来。”
李隆基打趣道,不过内心还是很赏识沈光的对峙,如果换了旁人能做他阿谁养子的半子,只怕早就欢乐得发疯,更不消提还会想着早日分开长安城。
听到李隆基的答复,沈光总算是解开了心中迷惑,和他猜想得差未几,西域那票国度固然心慕大唐,可到底大唐在西域建立安定的统治也就本朝罢了,如果再过上几十年,等西域国度汉化得差未几,当时候四镇良家子参军才是水到渠成,只可惜安史之乱加快了这个过程,也打断了这个过程。
……
想到刚才和贤人相处的时候,封常清倒是心不足悸地说道,沈郎胆量一贯大得很,既是功德,也是好事,毕竟天心难测啊!
“李兄,我晓得你来往的都是长安城里的权贵,镖行之事,如果李兄力所能及,还请帮某多在朱紫跟前提上几句。”
封常清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刚才气和贤人谈笑风生已经充足了,如果非要不见机地跟去平康坊,那就是讨人嫌了。
“镖行之事倒还好说,但是让四镇良家子参军,朝中必有非议。”
李隆基这时才想起本身的来意,赶紧朝沈光说道,在宫中的日子过得如同一潭死水,实在是无趣得很,和沈光在一起,能让他有种久违的年青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