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璟又安抚了韩氏几句,便让两个嫂嫂及桂娘她们一起先归去。然后便直接去了村东的王老村长家里,一进门,王家高低也正愁着呢。
王村长的这个女儿也才二十五六年纪,早十年前就出了阁,嫁的是县城里的一家布庄老板的儿子。可惜那人不是个有福的,结婚不过几年就归天了,恰好还没留下儿子。丈夫死了没两年,公婆又前后归天。夫家的族人便闹上门来,想要赶她出嫁,好取回产业朋分。厥后闹了两三年,最后也不晓得如何达好了协商。她将夫家的财产一分为二,一半偿还给了夫家属中。另一半则归了她,一众夫家属人今后也不得再来拢她。
唐时的妇女根基上都会有一两套金饰戒指甚么的,有钱人家的会是宝石珠玉,次点的也会有赤金。连浅显的百姓家,也会置上几件银子金饰。这些多数是妇人们的娘家时筹办的陪嫁,有的乃至是代代相传的,有母女相传,也有婆媳相传。这类东西都是非常贵重的,完整属于妇女们的私房,老公都无权管的。此时韩氏见桂娘刚入门,便要把本身的陪嫁金饰给变卖持家,打动之余却又不肯接管。
桂娘也很清楚李家的近况,她挽着韩氏的手道:“阿娘,媳妇另有副陪嫁的金钗和臂钏、手镯。一会拿出来到老村长家都换成钱吧。”
只是现在是甚么时候了?大唐朝的科举可不但有才就行的。唐朝实施的但是不糊名测验,并且还得提早找到在朝官员的赏识与包管才行。现在的大唐朝廷败北非常,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想过科举那独木桥可不轻易。
李璟倒是苦笑着摇了点头,要说以本来这个李璟的学问,虽非朝廷州县官学和中心官学正规出身,可却也是当真自学的。他的学问才气还是不错的,早几年前就拿到了州县官员的保举信,获得了插手科举的乡贡资格。真论才华,李璟信赖他考个进士是有五六分掌控的。
王月英却很有经商脑筋,这几年下来,她掌管下的丽丰布庄买卖越做越大,反超越了先前夫家运营时的范围。现在老王村长有力运营家业,王月英便开端帮着主掌王家的家业。
韩氏等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话都说不出来。
“要卖金饰也还轮不到你的,我屋里也另有几件金饰,是当年三郎祖母传给我的,将来本来也是要传给你的。哎,现在只好先变卖了,撑过这一关再说吧。”
“儿啊,娘对不起你,迟误你平生了。”韩氏抽泣道。
“二十亩地,哪个代我家应丁,老夫情愿拿出二十亩地给他。哪个愿去!”老村长见夫人应肯,只得一咬牙,再次说出了一个极具引诱的价码。
忍不住道:“阿娘,儿有件事情想求娘承诺。”
李璟慎重道:“儿想好了,我要去应征参军。”
乱世末年,真正的前程不是科举入仕,而该当是从戎。唐末,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们的天下。
李家现在倒是太宽裕了,眼下不但家中粮尽,并且就是这千五百文钱李家也底子拿不出。更何谈如果李景要插手科举,就还得出钱打通州县枢纽,获得州县里的保举信。然后又得一起提进步京,还得拜见在京官员等。这些川资、礼金等等,李家哪又拿的出来。
一文钱难倒豪杰汉,现在,李家就被这一千五百多文钱的分拨给难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