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了一个礼拜,十月十六号,刚好重阳的那天,邮递员到梅建中家,说找口水喝,递给了他一个邮包,内里应当装的是书,收件人那写着梅建中转冯一平收,又悄悄的给他一张汇款单,金额是两千三百块。
直到冯一平干完两碗汤,冯振昌才挑着两大袋子河砂返来。看到儿子,他也很欢畅。
三个大人都有些惊奇,父母是有些不测带着高傲的那种,小舅则是竖起大拇指,“看不出来,你还一套一套的,那我回省会就转转,如许的处所必定有,我在那四周把屋子租下来。”
梅秋萍说,“又不是给天子做满汉全席,烧了这么多年饭,这点程度我还是有的,不就是换大锅火候不好掌控吗?那就不是个事,我用大锅炒出来的,不会比这个差。”
拿起一个,壳也好剥,内里的那层膜也和栗子肉分开了,悄悄几下就会撕下来。这一次用的就是小舅带返来的茶油和饴糖炒的,味道也很正,只不过因为是刚收的新奇板栗,水分多一些。
冯一平赶紧告饶,“娘舅,闲事要紧,这栗子你如何看?”
那也不是个轻松的活,三天下来,两小我都腰酸背痛的,坐都坐不直。幸亏天公作美,这些天气候都不错,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挑出来个头均匀的板栗,不到三百斤,梅秋萍照看着晾晒。冯振昌呢,则是去志明家帮手剥板栗,他们现在也有信心了,筹议着卖给他们起码四五百斤,当然,要个头均匀的,年底给钱。
这倒是个别例。冯一平也明白母亲的意义,不是舍不得卖,是多养一天,猪就能长一点,几天下来,哪怕是长个一两斤,也能多卖几块钱。